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到底行不行

孩子:爸爸, 讓我來試試吧?
爸爸:算了, 算了, 你不行!
隨著孩了知識經驗的增加, 身體心智的發育, 孩子越來越對自己的力量與智慧充滿信心。 他們十分渴望幫助成年人, 甚至獨自去幹這幹那, 渴望體驗那一份成長所帶來的喜悅。 這時,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他所想幹的事情, 去大膽地運用那份正在發展成熟中的智力、體力, 會保護和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而不應核懷疑孩子的力量並因之而阻止孩子的行動, 壓抑他那躍躍欲試的念頭, 打擊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美好生活的源頭。 缺乏自信心的人,

Advertisiment
即便他有多麼大的潛力, 多麼高的天賦, 多麼優越的條件, 多麼寶貴的發展機會, 他也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自信不僅會給予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而且會使他的身心的所有潛能極大地啟動起來, 超水準地發揮。 正如西方一位美容專家在訓練他的顧客們說:"不論你使用什麼樣的美容技術, 在這之前和之後, 你必須要矯正她們的心理, 使她們始終覺得自己在施行美容術後比以前漂亮多了, 有魅力多了, 也就是說使他們對自己的容貌充滿自信, 否則, 一切技術都是失敗的。 "
培養孩子的自信要注意以孩子現有的能力為基礎, 而不能鼓動孩子去幹那些根本幹不了的事, 那樣只會挫傷孩子的自信, 也不能只讓孩子幹那些他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
Advertisiment
那樣孩子的自信就會發展成為自高自大, 甚至好高鶩遠。 一兩次的失敗不會挫傷孩子的自信, 父母不必介意, 要鼓勵孩子在分析原因在基礎上再做新的衝刺。 西方人在教育子女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try on it"或者"again", 意思是說:"試一試, ""再試一次"。
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保護的, 不然就會慢慢地喪失掉。 保護孩子自信心的最好辦法不是對於失敗的安慰, 而是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一般說來, 成功機率越多的孩子, 其自信心越強;經常失敗的孩子, 其自卑感就重。 現在的學校生活充滿著競爭, 而取得成功的孩子總是極少數, 大多數的孩子不得不帶著失敗者的自卑感生活。 創造一個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取得成功的教學環境和模式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Advertisiment
對於家庭教育而言, 家長可以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以外, 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增加他的自信心, 然後再啟發他把這種自信遷移到其他活動領域中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