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言中, 我們看到了“優秀兒童”和“不夠優秀兒童”的作息時間表。 對話圈中的提示告訴我們, 不夠優秀的孩子, 他們或者總是看電視看個沒完沒了, 或者磨磨蹭蹭地做事, 而優秀的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吃飯、學習的時間都是分得很清楚的, 從這些細微之處可以看到他們有很多區別。
其中, 我最想強調的是, 父母跟孩子共同度過一些時光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孩子看似沒有整天盯著母親, 其實他總在認真地觀察媽媽, 把媽媽的一舉一動印在了腦子裡。 更可怕的是,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把人也當作動物就好理解了。 對孩子來說、自己和爸爸媽媽的關係就是一個最小的社會、父母是絕對的君主。 父母是撫養自己的、他們當然占主導地位。
所以, 為了讓給自己食物的絕對君主喜歡自己, 孩子對父母的一舉手一投足都不放過地仔細觀察, 本能地從中尋找讓他們喜歡自己的捷徑。 所謂的捷徑、就是模仿父母的行為。 他們會認為、如果自己和絕對君主做同樣的事情, 肯定不會被討厭的。
所以, 對孩子來說最困惑不解的, 就是父母的行動和他們的言論不一致的事情。 比如:
媽媽對孩子說“別看電視了, 學習吧!”但是自己卻在看電視。
Advertisiment
於是, 孩子出於本能, 自然會選擇輕鬆的捷徑。 這樣的話, 媽媽看電視的時候, 孩子再怎麼對著書桌學習, 他的注意力也集中不到學習上, 而是想著電視裡的內容。
看了不夠優秀孩子的時間表你也會發現, 這樣的孩子也跟媽媽一樣, 從小到大沒完沒了地看電視, 甚至熬夜。
成為孩子的好教練吧
運動員在大賽來臨之際都會與教練一起集訓。 集訓最重要的目的是, 與教練一起生活, 讓教練掌握選手的日常起居, 對其身體狀況進行調節管理, 結果往往會使選手的成績提高。
Advertisiment
在這裡, 我們可以想一想馬拉松的情景。 馬拉松要跑完42.195公里的漫長距離, 據說如果一開始不跑在先頭集團裡, 最後是很難第一個衝刺的。 也許你會認為, 即使開始跑在後邊也極有可能挽回不利局面, 但是, 在實際的馬拉松比賽中, 這種情況是極其少見的。 所以, 要使馬拉松選手在開始的10公里內跟緊先頭集團, 培養他的“基礎體力”十分重要。
開始的10公里內處在先頭集團的話, 他就會被這個集團拉著不斷地往前跑, 漸漸鞏固自己的位置。
同樣, 培養一個優秀孩子, 也跟馬拉松選手一樣,
Advertisiment
那麼, 如果一開始就拍著孩子的屁股讓他跑, 又會如何呢?――那樣的話, 會有可怕的後果。
沒有基礎體力的孩子如果一開始跑得太快, 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 就沒有力氣堅持到最後, 有可能中途放棄。 所以, 對教練來說, 不僅要培養孩子進入先頭集團的基礎體力, 還要讓他具有跟先頭集團一起跑向終點的“持久力”, 這是教練的重要使命。
在學習上也是如此, 首先要讓孩子從小就具備在“優秀兒童”的集團裡一直學下去的持久力。 這是父母的使命。
如果一開始沒有進入先頭集團, 過後再想迎頭趕上,
Advertisiment
另外, 人其實還不是那種堅強到可以獨自一人孤零零地努力的動物, 如果他周圍一個人也沒有, 只能靠自己, 恐怕是不能成功的。 只有在集團中被拽著往前走, 才有可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而且, 通過跟緊先頭集團的節奏, 有可能更加增強自己的“學習持久力”。
培養孩子“學習好”的意識
在孩子10歲之前, 要讓他萌發“自己是學習好的”這種意識, 這樣, 他就會為了避免從“學習好孩子”的隊伍中掉出來, 從而自己越發努力。
以前一個大型出版社委託我們做過一個調查, 調查物件包括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 調查的題目是,在哪個階段成為學習好的學生。通過進行對“學習好的孩子”的研究,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學習好的孩子,是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產生“學習好的意識”的。
產生“學習好”的意識的孩子,是不是就非常喜歡學習呢?大家一定都以為學習好的優秀孩子一定是喜歡學習的。但是,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習好的孩子並非都喜歡學習。
那麼,為什麼這些不喜歡學習的孩子卻能夠成為學習好的優秀孩子呢?那是因為,他們已經被牢牢地定在了“學習好的孩子”的位置上。
學習好的孩子,自己當然也認為自己很優秀。同樣,他的媽媽、其他家人,還有朋友、老師,他周圍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學習好的優秀兒童。
這時候,你想像一下這孩子最苦惱的事會是什麼呢?他最害怕的事,就是此前建立起來的“學習好的優秀學生”的形象倒塌。這關係到自己的自尊心問題,所以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定位被改寫。
所以,儘管孩子不喜歡學習,他卻想一直保持“學習好的孩子”的好形象。由此他會一直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
那麼,為什麼不喜歡學習的孩子還能夠學習好呢?一定是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強迫他學習的。是誰呢?就是他的教練――媽媽。
其實,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學習好的優秀孩子呢?希望是希望,但是總有學習好的孩子和學習不夠好的孩子之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媽媽到底有沒有讓孩子成為優秀兒童的執著之心。
沒有特別喜歡學習的孩子,他們為了不學習總是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
“我一會兒再做。”“我還有別的事情呢!”“我就看一會兒電視。”“我想跟朋友去玩。”
這種時候,強迫心愛的孩子去做他討厭的事情,對媽媽來說也是件痛苦的事。於是,媽媽就會說“還是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吧”“讓他成為一個自主思考的人吧”或者“讓他自己作主吧”,覺得這樣是為孩子著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找到藉口。於是,無論媽媽還是孩子都覺得“明天開始也無所謂的”,其實,是自己選擇了背離“學習好的優秀孩子”的軌道。
要想成為好教練,就不能給自己找任何藉口。要讓孩子萌發自己是學習好的孩子的意識,媽媽就要在孩子還沒有這種自覺意識的小學低年級時候,就自己把這些藉口都封上封印。
調查的題目是,在哪個階段成為學習好的學生。通過進行對“學習好的孩子”的研究,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學習好的孩子,是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產生“學習好的意識”的。產生“學習好”的意識的孩子,是不是就非常喜歡學習呢?大家一定都以為學習好的優秀孩子一定是喜歡學習的。但是,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習好的孩子並非都喜歡學習。
那麼,為什麼這些不喜歡學習的孩子卻能夠成為學習好的優秀孩子呢?那是因為,他們已經被牢牢地定在了“學習好的孩子”的位置上。
學習好的孩子,自己當然也認為自己很優秀。同樣,他的媽媽、其他家人,還有朋友、老師,他周圍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學習好的優秀兒童。
這時候,你想像一下這孩子最苦惱的事會是什麼呢?他最害怕的事,就是此前建立起來的“學習好的優秀學生”的形象倒塌。這關係到自己的自尊心問題,所以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定位被改寫。
所以,儘管孩子不喜歡學習,他卻想一直保持“學習好的孩子”的好形象。由此他會一直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
那麼,為什麼不喜歡學習的孩子還能夠學習好呢?一定是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強迫他學習的。是誰呢?就是他的教練――媽媽。
其實,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學習好的優秀孩子呢?希望是希望,但是總有學習好的孩子和學習不夠好的孩子之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媽媽到底有沒有讓孩子成為優秀兒童的執著之心。
沒有特別喜歡學習的孩子,他們為了不學習總是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
“我一會兒再做。”“我還有別的事情呢!”“我就看一會兒電視。”“我想跟朋友去玩。”
這種時候,強迫心愛的孩子去做他討厭的事情,對媽媽來說也是件痛苦的事。於是,媽媽就會說“還是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吧”“讓他成為一個自主思考的人吧”或者“讓他自己作主吧”,覺得這樣是為孩子著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找到藉口。於是,無論媽媽還是孩子都覺得“明天開始也無所謂的”,其實,是自己選擇了背離“學習好的優秀孩子”的軌道。
要想成為好教練,就不能給自己找任何藉口。要讓孩子萌發自己是學習好的孩子的意識,媽媽就要在孩子還沒有這種自覺意識的小學低年級時候,就自己把這些藉口都封上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