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寶寶可以懂得表達自己的時候, 可以把寶寶送進幼稚園了,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 孩子升入小學, 開始真正的校園生活的時候, 就不僅僅需要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了, 這個時候不僅要關注自己, 更要學會尊重別人。 下面我們來看看孩子升入小學前必須學的規矩。
舉止文明。 文明的舉止是對每個人的最基本要求, 包括不隨地吐痰和便溺, 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排隊、不為個人方便妨礙公共利益等。 為孩子設立這一系列的規則, 父母首先要時時檢視自己的行為。
分內的事必須做。
Advertisiment
遵守時間。 合理的生活安排、規律的作息可以增強孩子的秩序感, 樹立時間觀念, 提高做事效率。 但讓孩子學會守時,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父母以身作則的同時, 可以嘗試把主動權交到孩子手裡:“請你10分鐘後關掉電視”、“再睡20分鐘就得起床了”。
自己的事自己做。 如果從小讓孩子學著做事, 7歲前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不錯了, 比如自己穿衣洗漱、鋪床疊被、收拾物品、制定簡單的行動計畫並執行。
Advertisiment
尊重別人, 不能任性。 祖父母、父母、老師、同學, 都是和孩子同樣重要的個體, 應該教育孩子在家尊敬長輩, 不因長輩不滿足自己的要求發火;在學校尊重老師、小朋友, 不因利益衝突罵人、打人, 做錯事要向他人道歉。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幫孩子建立物權意識, 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對於公共物品, 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 誰先拿到誰先使用, 後來者必須等待;要徵求所有者同意, 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 想要玩別人的玩具, 自己先要學會分享。
學會等待。 從幼兒階段, 就應該讓孩子學習等待,
Advertisiment
知道了孩子升入小學前必須學的規矩, 所以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 要在孩子上小學前, 儘量讓孩子學會以上的規矩, 而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樣, 又扮演著孩子面前的一堵牆, 幫他們設立邊界、修正行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