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厚臉皮怎麼辦

有些孩子好像天生就不怕罵, 無論做錯什麼事都一臉無所謂, 對長輩的批評都是左耳進, 右耳出。 對於這樣“厚臉皮”的孩子, 沒有一個家長不著急的, 但是又常常不知所措, 很是無奈。

案例1:

5歲的小男孩浩浩, 他媽媽說現在浩浩簡直成了個“厚臉皮”, 越來越沒羞沒臊了。 在家裡, 他做錯了事被媽媽責駡, 卻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在幼稚園, 他欺負了小朋友被老師批評, 卻滿不在乎, 像沒事人一樣;上課時, 他和小朋友爭著回答問題, 經常答錯, 卻不以為然, 一點也不感到難為情……浩浩的媽媽特別著急, 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Advertisiment

浩浩媽媽所說的“厚臉皮”, 就是指孩子缺少基本的羞恥感。 羞恥感是一個人是非觀的一定反映, 也是人格是否健全的一種表現。 人應該有點羞恥感, 比如, 犯了錯, 就應該覺得羞愧並認真反省;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 就應該感到歉疚……一個人如果連基本的羞恥感都沒有, 就容易走入歧途, 甚至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對待缺少羞恥感的孩子, 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切勿打罵, 更不要當面稱孩子“厚臉皮”。 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 反而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 令他破罐子破摔, 更加無所顧忌。

案例2:

“我家兒子是典型的‘厚臉皮’, 罵不行、打不行、軟硬兼施也不行。 ”說起6歲的兒子陽陽 , 市民嚴女士十分無奈。

嚴女士說, 陽陽的性格很外向,

Advertisiment
活潑好動, 腦子也很靈活, 學什麼都很快, 唯一的缺點就是“厚臉皮”。 有一次, 陽陽在鄰居家玩, 不小心把鄰居的一個杯子打破了。 “我當時就批評他, 讓他和鄰居道歉, 但他根本不理我, 還一副很無所謂的樣子。 ”嚴女士說, 不光在家裡, 在學校裡陽陽如果欺負別的小朋友, 被老師批評了他也照樣“厚臉皮”。

嚴女士說, 現在陽陽在學校裡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 每次放學接他回家, 總會被別的小朋友圍著“告狀”:陽陽今天搶我東西了, 陽陽今天被老師批評……“我自認為管教也挺嚴格的, 該罵就罵, 該打就打, 就是弄不懂為什麼沒效果, 現在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

案例3:

5歲的明明長得是聰明機靈, 可是有一個大大的壞毛病——“厚臉皮”。

Advertisiment
在幼稚園, 明明欺負小朋友不說, 被老師批評還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一點都不覺得羞愧;上課時他常常故意和小朋友爭著回答問題, 經常答錯卻一點也不感到難為情;在家裡做錯了事, 無論爸爸媽媽怎麼罵, 明明都是一副無所謂的表情, 對於明明的這種“厚臉皮”的做法, 明明媽媽既生氣又無奈, 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孩子厚臉皮的原因

小孩子身上出現“厚臉皮”的壞毛病, 最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孩子缺少一種基本的羞恥感。 從小教會孩子具有羞恥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羞恥感是一個人是非觀的一定反映, 也是人格是否健全的一種表現。

孩子厚臉皮怎麼辦?

家有“厚臉皮”孩子, 家長怎麼辦?別著急, 小編來告訴您——要有效地改變“厚臉皮”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家長不妨試試以下幾種方式:

1、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是非觀的錯位必然導致羞恥感的缺失。 有些孩子缺少應有的羞恥感, 很可能是因為頭腦中的是非觀錯了位, 把本應感到羞恥的事當作了不必羞恥、甚至感到驕傲的事。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關鍵在於家長。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白紙, 對與錯的認識主要來自于家長的言傳身教。 家長不僅要明白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更應該以自己適當的言行舉止, 給孩子樹立榜樣。 如果家長自己“沒羞沒臊”, 犯了錯誤還若無其事, 孩子也就勢必會受到影響, 在潛移默化中失去羞恥感。

2、培養孩子的榮譽感

榮譽感與羞恥感是並立的,

Advertisiment
缺少羞恥感的孩子, 往往也缺少榮譽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缺少榮譽感, 對批評、指責的反應也會變得遲鈍。 所以, 改變“厚臉皮”孩子可以從培養榮譽感入手。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要細心觀察, 發現孩子有良好表現, 就及時給以熱情的讚揚, 使他有一種獲得榮譽的快感。 一旦榮譽感建立起來了, 羞恥感也就隨之而生了。

3、不能經常打罵孩子

有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 孩子一有錯, 就不分青紅皂白亂罵一通, 甚至拳腳相向, 久而久之, 孩子就“皮”了, 連起碼的羞恥感也沒有了。 孩子犯了錯, 家長不能動輒打罵, 而要注意方式方法;平時對孩子應該七分褒獎三分責罰, 如果只罰不獎, 孩子就對責罰麻木了。

4、批評要注重實效

(1)喋喋不休式:翻舊賬、算老賬的批評方式毫無重點,也沒有針對性,孩子未必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被批評,也就不會感到羞愧,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這樣的批評聽多了,孩子很容易產生“抗藥性”。

(2)蜻蜓點水式:如果孩子欺負別的小朋友,家長只是隨口告訴他:“以後不許這樣,不然我要生氣了。”這種輕描淡寫的批評恐怕很難讓他深刻認識錯誤。如果嚴厲地批評他,說明道理,並帶著他去登門道歉,那麼他就會產生羞恥感,以後不再重犯了。

(3)言而無信式:當孩子犯了錯,有些家長喜歡說“你再這樣,我就要……”的話,可實際上,當孩子再次犯錯時,家長並沒有按自己說的那樣去做,反復幾次之後,孩子也就不把家長的批評當作一回事了。

結語:玩是孩子的天性,對待缺少羞恥感的孩子,媽媽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動不動就打他罵他,更不要當面罵他“厚臉皮”,以免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1)喋喋不休式:翻舊賬、算老賬的批評方式毫無重點,也沒有針對性,孩子未必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被批評,也就不會感到羞愧,並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這樣的批評聽多了,孩子很容易產生“抗藥性”。

(2)蜻蜓點水式:如果孩子欺負別的小朋友,家長只是隨口告訴他:“以後不許這樣,不然我要生氣了。”這種輕描淡寫的批評恐怕很難讓他深刻認識錯誤。如果嚴厲地批評他,說明道理,並帶著他去登門道歉,那麼他就會產生羞恥感,以後不再重犯了。

(3)言而無信式:當孩子犯了錯,有些家長喜歡說“你再這樣,我就要……”的話,可實際上,當孩子再次犯錯時,家長並沒有按自己說的那樣去做,反復幾次之後,孩子也就不把家長的批評當作一回事了。

結語:玩是孩子的天性,對待缺少羞恥感的孩子,媽媽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動不動就打他罵他,更不要當面罵他“厚臉皮”,以免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