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厭學的原因與對策

有不少孩子有厭學情緒, 甚至有的優等生也不例外。 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 而追求快樂又是孩子的天性。 若孩子因求知而被剝奪快樂, 在苦的狀態下學習, 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要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 首先要弄清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 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讓孩子快樂學習。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 期望過高, 會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 不自覺地把學習與痛苦體驗聯繫起來。
(2)父母陪讀, 使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 這會使孩子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 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

Advertisiment
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後的成功的快樂。
(3)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目的定向有偏差, 將學習知識的目的定在將來而不是今天。 比如家長常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學習, 將來就找不到工作。 ”這樣, 孩子就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 而只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 自然將學習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會學習。 這類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 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重要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 這樣, 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 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面對孩子的厭學, 家長們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
(1)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Advertisiment
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 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 也就不去努力了。 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 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 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 再調整作業的難度。 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 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 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
(2)鼓勵孩子自我激勵。 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 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失敗。 首先要説明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 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 經常對自己說激勵的話, 如“我一定能成功”。 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
(3)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Advertisiment
在輔導孩子時, 不要代替孩子學習, 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 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 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 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總之, 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 需要家長循循善誘, 耐心指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