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嘮叨”型: 對於某個道理,
孩子明明已經知道,
可家長絮叨個沒完,
孩子會覺得
把他看“低”了。
從心理學上來講,
這種嘮叨是一種重複刺激,
會在大腦皮層上產生
保護抑制,
結果是:你越說,
他越聽不進。
2.“遷移”型: 把別人身上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壞事,
“遷移”到自己孩子身上,
想當
然地左叮嚀、右囑咐。
這就把孩子看“壞”了。
從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對立面。
他們
會對你的說教充耳不聞,
甚至反唇相譏。
3.“提審”型: 剛發現一些苗頭性的現象,
便大驚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別處“單獨審
問”,
這樣做就把孩子看“死”了。
他們會因為你言過其實和忘加推測而大為惱火,
Advertisiment
致拂袖而去。
4.“揭醜”型: 對於確有過錯的孩子, 有些家長喜歡在吃飯時進行“訓話”, 或當著
同學、親友的面大加數落, 以“泄”心火。 這種做法就將孩子看“扁”了。 結果是嚴重
挫傷了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恕的心情, 從而大大傷害了其自尊心。 時間一長, 孩子
很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進而我行我素, 無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