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反抗期,媽媽怎麼辦

像往常一樣, 坐公交去上班, 因為公交路線上經過兩所學校, 所以車上孩子和家長特別多。 在我前邊坐著一個小男孩, 孩子看起來不多大, 4、5歲的樣子, 背著書包、帶著口罩。 媽媽給他包裹的暖暖和和的。 我聽到媽媽說, 媽媽要急著上班, 沒時間陪你買東西, 下班買好不好, 不讓等媽媽中午休息時就來找你好嗎?可是孩子不依, 突然站起來蹦著要打媽媽的臉。 媽媽可能覺得不好意思, 一直試圖給孩子講道理, 可是孩子就是不聽, 撕拉媽媽的衣服、包, 糾纏不休。 最後媽媽實在沒有辦法, 還沒到站就把孩子拽下車...此時車上還有其他孩子,

Advertisiment
等他們下車了, 車上的家長正好借助剛才的事情開始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 4-5歲的孩子會有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 孩子經常表現出不服管教的特性。 當大人說出某種要求時, 他們往往會說“我不”或“不要你管”, 如果大人加以干涉, 孩子就容易變得非常暴躁。 孩子的行為我全程都看在眼裡, 真的能感受到孩子的任性讓媽媽多麼的無助。 但是在公共場所, 為了避免更多的尷尬媽媽能怎麼做呢?

如果媽媽面對公眾的不滿及壓力時, 先誘導性地安慰一下小孩。 比如答應給他買玩具, 擺脫這種尷尬的社會場面, 儘量讓孩子停止憤怒。 相信許多為人父母的, 一旦屈服了都會採取上面的做法。

Advertisiment
然而, 長期屈服的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因為孩子會因此養成用威脅的方式去獲取他們未得到的東西。

正確的做法是“隔離反省”。 記得看過一個類似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在大街上吵著讓爸爸買玩具, 爸爸不買, 就在大街上哭鬧、喊叫, 搞的滿大街的人都過來看。 而那位爸爸不但沒有去給安慰女兒, 而是從容地離開憤怒的女兒, 與女兒保持一定距離並將背隨意斜倚在一旁的建築物上, 明顯擺出一副輕鬆、耐心、不帶威脅成分的架勢。 接下來是繼續跟女兒談話, 解釋無論是什麼讓她生氣都可以商量, 儘快讓她平靜下來。 而且還告訴女兒會給以她時間去實現。

其實這個媽媽把孩子帶下車後也可以這樣做, 孩子的生氣時也聽不進去任何話,

Advertisiment
不如讓他自己好好想想, 在慢慢告訴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