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得知孩子受傷之後都會非常心疼和緊張, 恨不得受傷的是自己, 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受傷留下疤痕或者其他問題。 特別是有些老人家在得知孩子受傷之後, 有時候會激動地劈頭蓋臉先責怪老師一番。 其實, 每個老師也最怕孩子受傷, 孩子痛苦, 家長著急, 老師也心疼。
壯壯的右臂在幼稚園戶外活動時不小心摔骨折了。 當時, 壯壯在玩大型玩具, 玩具上的攀岩牆就壯壯一個人。 沒人擠他, 也沒有人推他, 他往下爬的時候一腳踩空就摔了下來。 壯壯的右臂在摔下來之後被自己的身體壓到,
Advertisiment
壯壯的爸爸趕到醫院, 急出了一身汗, 衣服都濕透了。 但他依然保持著平時溫和的態度, 向老師瞭解了事情的原委。 在老師的解釋和安慰之下, 壯壯爸爸表示可以理解, 也請老師不要內疚。 原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可是接下來走廊裡急匆匆來了一位老人, 壯壯爺爺聽了寶貝受傷的消息趕過來了。 爺爺情緒較為激動, 言語中帶著對孫子的心疼, 對老師的指責, 對幼稚園的不滿和不信任以及對園方安全隱患排查的不放心。
孩子受傷了之後,Advertisiment
1.第一念頭絕不是埋怨
孩子受傷之後, 當務之急是做好診治和康復, 這也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家長要儘量弄清楚孩子受傷的經過, 關注孩子受傷之後幼稚園處理得是否得當, 幼稚園所採取的措施是否有利於孩子得到及時的救治, 並和幼稚園一起積極做好後面的治療和康復工作, 而不是一味地埋怨老師。
2.家長的態度是溝通的關鍵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 將孩子的痛苦和傷害降到最低最關鍵。 孩子的安全是幼稚園的頭等大事, 每個幼稚園都會有處理意外傷害事故的流程和相關規定。 不論家長的態度是寬容還是指責, 幼稚園都會採取對孩子來說最有利於恢復健康的措施, 不會簡化相關程式。
Advertisiment
3.孩子的安全是頭等大事
幼稚園都希望自己的服務令家長滿意, 這是幼稚園生存的基礎。 家長的緊張、擔心和心疼, 我們都可以理解, 但急躁的情緒和指責並不能改變孩子已經受傷的事實, 對解決問題也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 在孩子受傷之後, 家長和幼稚園之間要真誠溝通,
Advertisiment
1.及時與當班老師溝通, 詢問老師是否知情, 並瞭解受傷原因。
2.請檢查孩子的指甲、帶入園的玩具是否容易使孩子及他人的孩子容易抓傷與刮傷, 做好自身的安全排查工作。
3.引導幼兒學會與同伴溝通, 儘量減少用“動作”解決問題。
4.學會“自我保護”,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體力、協調能力等選擇適合大型玩具進行遊戲, 或者在成人的監護下進行難度較高的戶外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