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叛逆如何正確引導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 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儘量少說這樣的話, 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 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 雖然是為了孩子好, 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 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 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 瞭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一、給孩子時間支配權

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 所以, 家長不要自作主張, 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

Advertisiment
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 對安排的不合理處, 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 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二、給孩子表決權

家中的一些大事, 如搬家、買房之類的, 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 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 徵求孩子的意見, 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 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三、給孩子隱私權

孩子在進入初中後, 一些家長發現, 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 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 也不必過於強迫, 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 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伴隨著整個的成長過程,

Advertisiment
但對大多數孩子來說, 有兩個高峰期, 也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兩個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大約發生在三到四歲。 在三歲之前孩子對大人比較依賴, 在心理上他們把家人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三歲以後, 他們產生了自己與環境的區別意識, 從而產生了獨立行動的願望。 孩子為了爭取自我的主張, 獲得活動自由, 與家長形成對立。 如“讓我自己穿衣服”、“讓我自己走路”等等, 為了達到目的, 孩子會哭鬧、耍賴、發脾氣。 另一方面, 三歲之前, 家長主要關心的是孩子身體的成長, 三歲後, 家長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關心孩子能力的成長。 這就會對孩子有一定的要求, 這些要求和孩子的想法就會產生衝突。 當孩子覺得自己的行動被限制時,

Advertisiment
就容易出現反抗的傾向。 比如, “我不想這樣做”、“我不想學習”、“我一定要買這個”等等, 當家長強迫他接受的時候, 孩子同樣會哭鬧、耍賴、發脾氣。

第二反抗期:大約發生在十二到十五歲。 在這個年齡, 孩子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劇烈變化的時期, 他們初步形成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自己的世界觀, 他們已經有了一種自己已經長大了的感覺。 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成 人意識開始覺醒, 強烈渴望擺脫家長的束縛, 按照自己的意圖和想法獨立行事, 希望自己能夠被理解、被尊重。 孩子在這個時期的獨立自主要求是全面性的。 上小學的孩子, 當家長去接他, 孩子看到父母高興得不得了, 會跑過來與您親熱。 孩子上了初中,

Advertisiment
家長再去接他, 孩子大多不願意搭理家長, 或板著個臉, 跟同學繼續說話, 覺得家長跟在旁邊給他丟人。 在這個期間, 如果處理不當, 孩子可能會作出很多出格的事情。 比如, 和家長中的某一位元甚至全部, 完全不說話。 孩子的某些要求不能得到滿足, 採用離家出走的方式, 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蹺課、和家長經常吵架可能是家常便飯。

根據一般的觀察, 逆反心理表現的類型, 大致可以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 主動型逆反心理的表現方式, 一般是被教育者因對某些現象有片面的看法, 而有意識地與教育者的意志相對抗。 主動型逆反心理, 帶有一定的目的性, 也帶有較強的進攻性。 這發生在孩子想做某事, 家長不能答應的時候。

Advertisiment
被動型逆反心理, 一般是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刺激下或其他外界條件的影響下, 反映出來的違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狀態, 這發生在家長強迫孩子做某事的時候。 比如, 由於家長的公開批評, 其自尊心受到了挫傷, 虛榮心得不到滿足, 於是不甘示弱, 無理也要爭三分, 與對方唱“對臺戲”。 又如, 越是禁止讀的書, 他就越是要想辦法找來看。 被動型逆反心理帶有一定的動搖性, 只要我們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是容易診治的。

如何能讓孩子正確地度過“反抗期”是擺在所有家長面前的重大課題。 過分嚴厲會壓制孩子的上進心和獨立意識, 使性格變得柔弱, 而過分放縱則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能力的提高, 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等到孩子長大後,有可能固定了這種性格,也有可能走向了反面。比如,長期被壓制的孩子,當他感到翅膀硬了,通過離家出走等激烈行為,讓家長感到恐懼而不敢再壓制他時,他就會變得肆無忌憚。而那些從小沒有受到約束的孩子,一旦走入社會被別人欺負而得不到保護時,他又可能恐懼和人打交道。

我們要說的是,反抗心理的產生是孩子成長的正常過程,甚至具有一定反抗心理是健康發育的表現,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沒有逆反心理,小孩事事都聽大人的,這個社會也不會有進步。心理學家在2-5歲的學齡前的兒童中挑選了100名反抗性比較強的孩子,以及100名幾乎沒有什麼反抗的孩子,對他們進行追蹤調查,一直到青春期。結果發現,那些反抗性強的孩子中,有84人表現獨立、堅強、有主見、心理健康、喜歡自己評判事物並且自己做出決定。在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具有這些性格。其餘的則不能獨立地承擔任務、優柔寡斷、難以做出自己的決定。因此,當孩子出現反抗行為的時候,不要都從負面去思考,而應該更多地研究孩子反抗的原因、規律和應對辦法。

我們要認識到教育的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反抗心理,解決好和孩子的衝突,是孩子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的步驟,處理不當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

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等到孩子長大後,有可能固定了這種性格,也有可能走向了反面。比如,長期被壓制的孩子,當他感到翅膀硬了,通過離家出走等激烈行為,讓家長感到恐懼而不敢再壓制他時,他就會變得肆無忌憚。而那些從小沒有受到約束的孩子,一旦走入社會被別人欺負而得不到保護時,他又可能恐懼和人打交道。

我們要說的是,反抗心理的產生是孩子成長的正常過程,甚至具有一定反抗心理是健康發育的表現,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沒有逆反心理,小孩事事都聽大人的,這個社會也不會有進步。心理學家在2-5歲的學齡前的兒童中挑選了100名反抗性比較強的孩子,以及100名幾乎沒有什麼反抗的孩子,對他們進行追蹤調查,一直到青春期。結果發現,那些反抗性強的孩子中,有84人表現獨立、堅強、有主見、心理健康、喜歡自己評判事物並且自己做出決定。在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具有這些性格。其餘的則不能獨立地承擔任務、優柔寡斷、難以做出自己的決定。因此,當孩子出現反抗行為的時候,不要都從負面去思考,而應該更多地研究孩子反抗的原因、規律和應對辦法。

我們要認識到教育的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反抗心理,解決好和孩子的衝突,是孩子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的步驟,處理不當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