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叛逆期家長該怎樣教育

很多父母們很頭疼, 遇到小孩子不聽話該怎麼教育, 不敢打不敢罵, 也不敢太過溺愛, 特別遇到孩子叛逆期, 怎麼教育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了。

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孩子叛逆期怎麼教育。

1、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

明智的家長應懂得如何熟練地運用批評藝術:

(1)分清場合和措辭。 當著親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評孩子, 孩子會感到難堪和不滿, 也聽不進家長的批評。

(2)批評措辭要適當, 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麼不如某某學習好”、“你真笨”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

(3)對事不對人。 真正懂得批評的家長, 著眼點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孩子改正缺點上,

Advertisiment
而不是揪著缺點不放。 即就事論事, 不翻舊賬。

(4)適當冷處理。 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衝動的時候, 家長乾脆採取不理睬的態度, 等孩子冷靜思考, 平息衝動後再作批評。

2、讓孩子學會將心比心。

家長過問、干涉孩子的行動, 應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 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心。 比如, 處理孩子放學晚歸這種事情, 有的家長是等孩子回家後, 劈頭蓋臉一頓臭駡, 勒令以後不准晚歸。 這種處理方式過於急躁, 孩子不但沒有體會到家長的愛心, 反而對家長產生了抵觸情緒, 認為小題大做, 管得太寬。 而有的家長則會儘量壓住怒氣, 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 並說明因為不知道你為什麼晚歸,

Advertisiment
心裡很著急、很擔心、希望你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 體會家長的愛心和不易, 以後早點回來。 相信懂事的孩子聽了這一番話後, 會為自己的晚歸給家長帶來不安而感到內疚自責, 對家長的干涉行為也不會產生反事情與抵觸。

3、採用實踐體驗法。

用實踐體驗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比命令和口頭說教有效得多。 一位父親曾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傍晚, 父親與兒子散步時, 兒子看到西瓜攤賣西瓜就非要買。 父親說:“離家太遠, 抱回去太累人, 不買。 ”兒子不高興了:“我要買西瓜你不買, 你喜歡我學習好, 我也不好好學習。 ”父親略一思量, 對兒子說:“買西瓜可以, 你要自己拿回家。 ”兒子抱著買的西瓜走, 一會兒就累得滿頭大汗,

Advertisiment
一路歇了幾次才把西瓜抱回家。 這一體驗讓孩子感觸頗深:“吃個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體會到父親的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