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口吃該怎麼辦?

以上這位媽媽對孩子說話現象的描述, 即是所謂的「兒童口吃」, 俗稱「大舌頭」的異常說話現象。

口吃的發生率高不高?原因為何?

兒童口吃初期通常發生于孩子 30 ∼ 36 個月大(平均年齡約 2 歲半)。 兒童口吃一般 都在 6 歲之前產生, 且男生較女生為多。 在學齡前兒童當中, 男童口吃的比率是女童的 2 倍, 可能與男性身體及語言等發展皆比女性慢有關。

一般人口吃普遍發生率為 1%, 而從 遺傳上研究發現:如雙親都有口吃者, 其子女有 60%的機會;雙親只有一人有口吃者, 其子女有 40%的機會口吃。 至於真正造成口吃的原因是什麼,

Advertisiment
目前仍未有一個明確的理 論解釋口吃的成因。

口吃的孩子會有什麼症狀?

口吃的症狀包括:說話時會重複或拉長字和聲音、重複破碎的字及片語、插入字修 正和中斷語句等口語上的不流暢。 另外, 也會經常伴隨出現一些身體動作, 包括眨眼、 聳肩和臉部怪異表情、頓足、擺手等。

1、音節的重複:說話時會重複說第一個音節, 例如:ㄨㄨㄨㄛ ˇ 要吃餅乾。

2、單字的重複:說話時會重複說第一個字, 例如:我我我要吃餅乾。

3、片語的重複:說話時會一直重複說某一個詞彙, 例如:我要⋯⋯我要⋯⋯吃餅乾。

4、延長:說話時延長語音或單字, 例如:ㄨ⋯⋯ㄛ ˇ 要吃餅乾;我⋯⋯要吃餅乾。

5、停頓:說話時有不適當的停頓/中斷, 例如:我想(停頓)要吃點心。

6、插入:說話時插入不相關的字, 例如:我想⋯⋯嗯嗯,

Advertisiment
啊⋯⋯要吃點心。

7、首字難發:說話第一個字起始有困難, 例如:⋯⋯我(起始困難)要吃點心。 8、不適當行為:說話時伴隨出現不適當的身體動作或臉部表情, 例如:眨眼、聳肩、 甩頭、拍手、跺腳、扭手指等。

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什麼?

1、放慢你跟孩子說話的速度, 整理並簡化你所要傳達的訊息。

2、給予孩子充足的說話時間, 在溝通時避免給孩子壓力。

3、耐心傾聽孩子的說話, 不要刻意去強調孩子的說話方式。

4、增加孩子說話的自信心, 提供孩子無競爭或干擾的溝通情境。

5、不要刻意告訴孩子「放輕鬆」、「慢慢說」、「別急」、「想好了再說」。

6、當你的孩子說話結巴時, 勿表現沮喪或不悅。

7、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或替孩子說話。

8、不要在孩子面前和他人談論孩子的說話行為,

Advertisiment
或批評或糾正孩子的說話行為。

小叮嚀

65%的口吃兒童在口吃產生後的 1 ∼ 2 年內就會自動康復, 康復的平均年齡是 3 歲半。 但若 到 6 歲以後仍無改善, 則須尋求兒童複健系統中的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