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只哭不說話,怎麼辦

親子故事

小嬰兒不會說話, 只要不舒服, 就會大哭。 家長呢, 卻能夠通過哭聲判斷孩子具體有什麼需要, 及時給予關注和愛☆禁☆撫。

孩子長大後, 還是會哭泣, 排除生病的因素, 孩子哭泣可能是因為情緒不好。 這個時候, 如果家長急於安慰孩子, 反倒不利於孩子發洩情緒, 儘快擁有好心情。

程向東是一名小學生, 平時學習還算努力, 成績不錯, 因此家長不怎麼操心。

那天, 程向東放學後一個人躲進了房間, 偷偷地哭得很傷心。 媽媽發現後, 詢問兒子發生了什麼事情, 可兒子只是哭泣, 不說話。 媽媽急得又是摸兒子的背,

Advertisiment
又是揉兒子的頭髮, 可兒子就是不說為什麼, 只是抽泣。 媽媽無奈, 就這麼看著兒子將近半小時, 兒子才停止了哭聲。

這件事情過去後不久, 程向東又出現了情緒問題。 那天, 晚飯時候, 程向東不好好吃, 把米飯在碗裡扒拉來扒拉去。 媽媽看著著急, 問:“兒子怎麼不吃飯呢?”兒子不吱聲, 媽媽接著又問了一句。 兒子“啪”的一聲把筷子扔下就走了。

看到兒子這個樣子, 媽媽心裡很煩躁, 搞不懂孩子到底是怎麼了。 到晚上睡覺的時候, 兒子卻哼起了歌來, 和吃飯的時候判若兩人, 顯然情緒已經恢復如常了。

孩子的世界裡, 也存在著一定的壓力, 致使孩子出現一系列的情緒波動。 可是很多家長就看不得孩子不高興, 一旦孩子情緒反常,

Advertisiment
就要問個不停, 孩子不說, 就一個勁地問, 問到孩子煩。

其實, 孩子無論是發脾氣, 還是不說話, 都只是發洩情緒的方式。 家長只需陪孩子坐會, 撫摸孩子的肩膀, 等待孩子情緒恢復平靜就可以了。 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生活, 不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不要過分擔心。

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 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既有助於孩子情緒的宣洩, 又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呢?

溝通技巧

1. 允許孩子發火、喊叫

做父母的, 不要把孩子的哭泣、大喊大叫當成是孩子不夠文明或者沒有規矩, 這是孩子情緒發洩的一種方式, 等孩子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後, 他會感到輕鬆。 家長沒有必要驚慌失措地去制止,

Advertisiment
耐心地等待也是不錯的選擇。

2. 傾聽孩子有學問

孩子開始哭或發脾氣時, 父母要全神貫注地留在孩子身邊傾聽, 溫和地撫摸或摟住孩子, 講幾句關心的話。 比如, “跑那麼快, 摔疼了嗎?”“我的小仙子, 現在心情不好是嗎?”

值得注意的是, 這個時候不要追查或者過問太多, 這讓孩子很反感。 比如, “你怎麼會被那個壞小子打了呢?說說, 他是用什麼打的你, 力氣重不重?”“老師要取消你們的表演了?彩排了那麼長時間還是不成, 這是為什麼呢?”

3.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父母專心致志地傾聽孩子傾訴內心的感受, 同時不斷地回應孩子, 孩子就會覺得父母認可自己的傷痛, 會感覺和父母很親近。

程一明在學校圍棋比賽中,

Advertisiment
只取得了第二名, 為此他心情非常不好。 這次, 他是下了狠勁練習的, 滿心想著能得個冠軍, 結果還是亞軍。 程一明心裡很難過, 不斷說:“真掃興, 又是第二名, 看來我是得不到冠軍了!”媽媽拍拍兒子的肩膀, 問:“我兒子失望了?”兒子點點頭, 媽媽說:“這件事放在誰身上都會感到遺憾。 ”

兒子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己為這次比賽付出的代價――犧牲了看最喜歡的動畫片的時間、玩耍的時間……媽媽不時地回應兒子幾句, 認可兒子的說法。 漸漸地, 兒子的情緒慢慢變好了。 最後, 媽媽對兒子說:“只要努力, 總有一天會取得好成績。 ”媽媽說的正是兒子想的, 兒子當即表示下次比賽一定要拿個冠軍。

要想孩子有好的行為, 先要有好的情緒。 讓孩子盡情發洩,

Advertisiment
丟掉不良情緒, 不再鬱悶和困惑, 就有力量做事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