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吃苦的好處有哪些

1 吃苦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 吃苦的孩子, 一般都是能幹的孩子, 會做很多的事情, 同時, 吃苦也可以從小預防孩子長大後偷懶和磨蹭的習慣, 以及提早獨立, 讓家長少擔心, 讓孩子面對社會有更多的處世之道。

2 吃苦讓孩子學會珍惜 吃過苦的孩子, 特別能懂得收穫的來之不易, 因為付出過含水, 經過了自己的努力, 才獲得了勞動的成果, 得到了報酬, 所以打心底裡會特別的珍惜這份來之不易。

3 吃苦能助孩子獨立人格 孩子在吃苦的過程中, 往往是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做事風格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往往需要孩子自己去單獨的思考, 該怎麼做, 做成什麼樣, 這就起到了鍛煉孩子人格和思維能力的作用, 最後完成, 漸漸就培養出孩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獨立人格。

4 吃苦可以磨練孩子的毅力 人的毅力需要在生活中磨練。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家長們應該“狠”下心來, 讓孩子經受更多的鍛煉, 樹立不怕吃苦、敢於吃苦的信念。 人們常說, 不能吃苦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 同樣, 不能吃苦的孩子是沒有希望的孩子。

5 吃苦有利於孩子的堅強意志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 親自參加實踐, 吃點苦, 受點累, 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 培養創造能力, 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
Advertisiment
”父母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 這樣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徵, 讓孩子能夠笑對生活。

6 外國是如何給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1、美國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 美國青少年從小的時候開始, 不管其家裡多富有, 男孩子12歲以後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裡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 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
2、瑞士
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 對十六、七歲的姑娘, 從初中一畢業就送到一家有教養的人家去當一年女傭人, 上午勞動, 下午上學。 這樣做, 一方面鍛煉了勞動能力, 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 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 也有講法語的地區, 所以這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個語言地區當傭人。
Advertisiment

3、德國
家長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 法律還規定, 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 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這樣做, 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 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4、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 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 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 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 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 在商店售貨, 在養老院照顧老人, 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 孩子很小的時候, 父母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 全家人外出旅行, 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背包。
Advertisiment
別人問為什麼, 父母說:“他們自己的東西, 應該自己來背。 ”
5、加拿大

為了培養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的本領, 人們從很早就開始訓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加拿大有一個記者家中, 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結各家各戶送報紙。 看著孩子興致勃勃地分發報紙, 那位元當記者的父親感到很自豪:“分這麼多報紙不容易, 很早就起床, 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去送, 可孩子們從來都沒有耽誤過。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