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吃雞蛋講究多 很多家長第一條就做錯了

雞蛋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有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 對孩子成長而言, 營養品質僅次於母乳, 是輔食的最佳選擇。 但別看小小一枚雞蛋, 如何給孩子吃卻很有講究。

1、別單獨把雞蛋羹做輔食。 嬰幼兒最易從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 但雞蛋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 如果只吃雞蛋, 部分蛋白質將被轉換成能量, 既發揮不了蛋白質促進生長的作用, 又增加了代謝負擔。 所以, 喂孩子雞蛋羹時應添加些碳水化合物, 或將蛋黃壓碎放入米糊、米湯中調勻後喂給孩子, 增加蛋白質的利用率。

2、第一次輔食別吃蛋黃。

Advertisiment
蛋黃中鐵的吸收率為3%, 遠低於瘦肉和動物肝臟(20%)。 蛋黃也是嬰幼兒的致敏因素之一。 因此, 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不應包含蛋黃, 建議在7~9個月開始添加, 自1/4個逐漸增加至1個。

3、8個月後再吃蛋清。 嬰兒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 蛋清中的蛋白分子可直接透過腸壁進入血液, 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性疾病, 如濕疹、蕁麻疹、喘息性支氣管炎等。 建議8個月後再添加雞蛋清。

4、別吃未煮熟的雞蛋。 生雞蛋不但存在沙門氏菌污染問題, 還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 前者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 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 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 產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 所以, 寶寶吃的雞蛋一定要煮熟, 水沸後再煮7分鐘最佳。

Advertisiment
若超過10分鐘, 雞蛋蛋白質結構會更緊密, 較難消化。 蛋氨酸會分解出硫化物, 與蛋黃中的鐵發生反應, 形成不易吸收的硫化鐵, 營養損失較多。

5、不宜吃煎蛋。 高溫油會使部分蛋白焦糊, 使賴氨酸及其他氨基酸受到破壞, 失去營養價值。 食用後在口腔和胃內不易和消化液接觸, 使寶寶消化系統受到影響。

雞蛋營養豐富, 但並非越多越好。 一般而言, 1~2歲的孩子, 每天需要40克左右蛋白質, 除普通食物外, 每天添加1~1.5個雞蛋就足夠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