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伴交往, 可以使孩子更快地掌握社會交往規則, 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同時還有助於自我建構。 可是有的孩子卻在小朋友邀請一起玩的時候, 躲在父母身後, 以回避的態度應對, 這是為什麼呢?面對這樣的孩子, 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曾經的不愉快交往經歷讓孩子退卻
在曾經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 出現被小朋友打到或是被搶玩具等現象。 這種不愉快的交往經歷會導致孩子對交往本身產生抵觸心理, 拒絕與小朋友再次一起玩耍, 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平時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 家長應仔細觀察,
Advertisiment
2、孩子自身的個性特點
有些孩子很內向, 膽子小, 不敢與同伴主動交往。
這樣的孩子內心是很想要融入集體, 但是由於害羞而不敢張口不敢靠近, 也是處在掙扎中的。 這個時候就要求家長能夠帶領孩子加入集體中, 率先與其他小朋友打招呼, 言傳身教, 用自身的行動或語言來給孩子樹立一個模仿的榜樣, 暗示孩子鼓勵他積極參與到交往中。
Advertisiment
3、對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缺乏動機
孩子每天都與家人生活在一起, 自己的玩耍需求和物質需求, 都可以從家人那裡獲得, 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 他們感覺不如與成人交流更加方便, 從而不能產生交往動機。
這樣的孩子對於成人的依賴更多, 成人總是以孩子為中心, 各種需求全部滿足, 時刻陪在孩子身邊。 這樣的疼愛阻礙了孩子的獨立發展。 要培養孩子在生活中的獨立性, 減少依賴, 這樣有助於他們產生交往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