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幼稚園的, 不管是男孩子也好還是女孩子也罷, 出現摩擦爭吵在所難免。 大多數母親在看到孩子吵架的時候, 會立即出面制止孩子, 勸說:“不要吵了。 ”從前常說“孩子吵架, 家長勸架”, 其實孩子吵架由家長出面勸止並不太明智。
吵架時最能體現一個孩子的本性。 吵架的時候, 孩子堅持己見, 相互爭論, 從中便能學會分清是非黑白。
因此, 孩子吵架還沒到會造成傷害之前, 家長們不必急於出手制止, 以守護者的姿態在一旁默默觀察就好了。
等孩子們吵完了, 再走到兩個孩子身邊, 好好講道理給兩個孩子聽,
Advertisiment
打‘架會疼。 親身體驗這份痛楚的話, 就能明白動手打人時對方的疼痛, 這樣才知道誠意道歉說“對不起”, 成為能設身處地體諒同伴的好孩子。 孩子在相互打鬧, 互幫互助中, 心胸也會廣闊起來。
最近, 不少家長教育孩子說:“打架的是壞孩子。 ”但是請想一下, 這個年紀的孩子, 就算吵得再厲害, 本身力氣那麼小, 打架也只不過是小吵小鬧不會真的大打出手。
吵完之後, 孩子們又立馬言歸於好跑去玩了。 這是孩子們吵架的特點。 所以說, 給吵架的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實在欠妥。
Advertisiment
倒不如這麼看, 吵架的這個過程讓孩子們懂得何時自我表現, 何時自我抑制。 在與人爭吵的經驗中學會設身處地理解他人, 恰如其分地堅持自己的立場, 從而培養孩子的關懷心。
對人揮拳相向的時候, 心裡就能清楚感到這份疼痛。
如果不懂得這些道理就進入中小學, 出手不知道輕重, 對別人造成傷害, 發生誤傷事件就不好了。 如能在幼兒期經歷小吵小鬧, 就可以避免發生那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