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哪些行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孩子成長過程中, 在家庭和社會等後天環境影響下, 難免會受其影響形成一種或兩種不健康的心理, 這些育兒知識作為家長真的需要用心學習。

 

1、壓力太大
生活中不難發現, 有部分孩子, 甚至年齡已經不小了, 還總是喜歡咬指甲, 這種壞習慣不僅對身體有傷害, 而且還是在反映著孩子的心理問題。 孩子喜歡咬指甲, 甚至是撕爛自己的手皮, 可能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欠缺關心, 或者家庭關係不和諧, 導致孩子的心理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壓力太大就會使得孩子喜歡咬指甲。
2、脾氣暴躁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暴躁的,
Advertisiment
喜歡小題大做, 一點小事情就喜歡暴跳如雷, 這種性格不僅可能是因為先天神經系統反應過於衝動, 還可能是因為後天的教育和環境影響所致的。 對待這種壞脾氣容易爆發的孩子,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 正確教育引導孩子的性格發展, 並教會孩子如何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變化。

3、依賴父母
有部分的孩子過於依賴父母, 因此, 當孩子單獨處於陌生環境中, 或者去到人太多的地方, 就會藏在父母的身後, 怕生的心理特別嚴重, 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難免會有所傷害。
4、膽小退縮
孩子經常產生恐懼心理, 或者面對困難的時候容易退縮, 這種行為特點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問題, 需要家長引起指導和糾正, 才可能慢慢得以改正。
Advertisiment
當然家長平時要多帶孩子接觸外界, 多開拓視野, 這才有利於孩子恢復正常的心理行為。
5、自虐傾向
孩子每次心情不好就開始開展自虐, 比如愛滾地、愛撞頭、愛打頭、愛抓頭髮等等, 這些行為都屬於一種怪癖, 也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做法。 但是家長應該及早糾正孩子的這種心理行為, 以免對孩子的成長健康造成影響。
我們賦予孩子一切優秀品格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放縱也不溺愛, 嚴愛結合。 先培養性格, 在關注學業。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才的培養, 先成人再成才。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 我們要學會科學的教育, 有序的培養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