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孩子問題,折射家長影子

近日, 在南寧市婦聯、南寧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組織的“首府未成年人教育論文評選活動”中, 南寧市第一幼兒園兩名教師提交的《家長生活方式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影響》榮獲一等獎。 專家認為, 這份調查報告可以給家長帶來一些啟示。

媽媽迷武打片兒子好斗

很多人可能覺得, 家長文化素質高, 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應該“水漲船高”。 該論文調查結果顯示, 兩者之間不一定有必然的聯系。 一些高學歷家長的行為, 也會對孩子社交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一個中班男孩的攻擊性很強。 別的小朋友拾到他的帽子,

Advertisiment
輕輕拍一下他的肩膀, 還沒來得及說話, 這個男孩迎面就是一拳。 老師們為此家訪了3次。 原來, 孩子的母親雖然學歷不低, 但很喜歡看武打片, 孩子耳濡目染養成了好斗的習慣。

物質小孩不快樂

家庭收入高低, 對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影響不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 社交能力強的孩子家庭, 年收入3萬以上的只占7.4%。

調查中, 一個擁有豪華家庭玩具房的“郁悶小公主”, 引起老師注意。 這個中班女生的父母是醫藥企業代表, 家庭收入豐厚, 孩子上幼兒園有小車接送。 夫妻倆很注意享受生活, 常常雙雙外出旅游, 把孩子丟給老人照顧。 他們還給孩子建了一個豪華漂亮的玩具房。 但在幼兒園, 這個小姑娘卻悶悶不樂。

老師建議, 父母在給孩子創造優越生活環境的同時,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能忽視感情交流。 像這個“郁悶小公主”, 就算有再好的玩具也缺乏分享的樂趣。

相反, 一些生活在老街區、平凡百姓家的孩子, 雖然父母文化層次不高, 但孩子們經常一塊玩耍, 性格外向開朗, 社交能力比較強。

外地爹媽和“寂寞兒”

近年來, 外地籍的家長大量增加。 有的孩子是在外地出生后跟隨父母來南寧的, 有的是父母落戶南寧后出生的。 這些外地爹媽帶來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工作繁忙, 缺少本地親友圈子, 產生了許多“寂寞兒”。

一個大班男孩入園兩年了, 仍不能主動向老師問好, 也很少和小朋友說話。 其父母都是重點師范大學本科畢業, 兩年前帶孩子來南寧工作, 租房而居并頻繁搬家,

Advertisiment
本地沒有親人。 夫妻因工作需要經常外出應酬。 因為擔心安全, 夫妻倆基本不讓孩子與小區住戶的孩子玩。

“親友來往密切的家庭, 同代孩子之間接觸的機會也多。 我們常常鼓勵孩子在親友來訪時唱首歌、表演個節目, 這些小細節對增強孩子的自信、膽量, 提高社交能力有很大幫助!”在老師的建議下, 不相識的外地籍家長之間互相聯系聚會, 你來我家我上你家, 周末帶孩子們一起去動物園、公園玩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