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喊骨痛,是成長痛還是關節炎?

根據中醫的理論, 春天是長高的季節。 但不是每個孩子喊“我最近骨頭好痛!”都是“生長痛”。 醫師表示, 若孩子出現莫名關節腫熱痛、早晨睡醒容易“晨僵(剛起床肢體僵硬活動不易)”, 可能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 必須即早就醫治療。

成長痛好發於兩到十二歲年紀的孩童, 實際成因尚未有明確的定義, 由於好發時間為孩童長高期, 部分醫學認為孩子在成長發育過程中, 骨骼迅速拉長, 但周圍的肌肉不一定能完全趕上速度, 導致產生牽拉的痛感, 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

Advertisiment
成長痛通常出現在下肢(如大腿或小腿), 外表雖然看不出有太大的異狀, 但孩子卻很不舒服。 統計結果顯示, 約兩成的孩子有成長痛經驗, 家長只要替孩子稍為熱敷按摩, 即可緩解痛感。

但“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性疾病,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曜旭說, 這個病症的成因不明, 發病時體內細胞會攻擊侵犯關節, 治療的黃金期為首次發病一年內, 若沒有即早就醫, 恐導致關節變形、影響發育、長短腳, 嚴重者甚至會侵犯到關節以外的器官, 導致心臟發炎或終生殘疾, 不可輕忽其嚴重性。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平均盛行率為每10萬孩童有33.8人, 臨床患者從1歲多的幼兒到初中、高中生都有, 高峰期分別發生在4歲及10歲。

Advertisiment
棘手的是, 幼年型自發性關節炎的初期病徵類似成長痛, 容易被家長忽略, 甚至可能以為孩子要長高了, 趕緊抓藥進補, 反而越補越嚴重!因為市售補品多半為人參、靈芝等燥熱食材, 反而會加劇發炎的症狀。

楊曜旭提醒家長, 辨別孩子是長高的成長痛或關節炎痛, 可以從疼痛的部位、方式及時間來觀察, 成長痛的部位多半在下肢(如大腿或小腿), 關節痛的部位集中在關節處(手腕、膝蓋或腳踝);成長痛是自發性疼痛, 但關節痛會出現紅腫, 甚至發熱的情況;成長痛的時間為下午、傍晚或深夜, 但關節痛多半出現在早晨, 孩子睡醒時覺得身體特別僵硬。

若家長發現孩子常喊骨頭疼痛, 活動力明顯下降, 且超過兩周不見好轉,

Advertisiment
可以仔細觀察記錄疼痛的部位、方式及時間, 若符合上述關節痛的症狀, 應盡速到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檢查, 除了治療之外, 患者平常也可多攝取鈣質、含鐵食物、高脂肪魚類、柑橘類蔬果或抗氧化劑食材, 例如木瓜、核果或深海魚油等, 可有效控制發炎反應, 穩定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