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喜歡和動物在一起的

‍‍喜歡動植物是寶寶的天性。 春天氣候適宜, 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小動物也開始出現在寶寶的身邊, 它們吸引著寶寶的視線, 讓寶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本節活動正是順應寶寶這一需要而設計的。  》》和孩子一起, 玩轉成長歡樂世界‍‍

【設計意圖】

喜歡動植物是寶寶的天性。 春天氣候適宜, 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小動物也開始出現在寶寶的身邊, 它們吸引著寶寶的視線, 讓寶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本節活動正是順應寶寶這一需要而設計的。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瞭解蝸牛身體的外形特徵。

Advertisiment

2、學說象聲詞“轟隆隆”、“嘩啦啦”。

3、萌發關愛動植物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在飼養角養殖小蝸牛, 帶領寶寶觀察。

2、雷聲、雨聲錄音磁帶, 《蝸牛的房子》故事磁帶, 答錄機。

3、《蝸牛的房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蝸牛課件, 瞭解蝸牛的外形及生活特點。

1、 教師一邊說一邊操作課件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隻可愛的小動物, 寶寶們, 看, 它是誰?(小蝸牛)

2、教師以蝸牛的口氣自我介紹, 引導幼兒瞭解認識蝸牛的外形特徵。

教師小結:小蝸牛的身體軟軟的, 還背著一個硬硬的貝殼, 為了保護自己的, 遇到敵人, 藏進去。 小蝸牛頭上還長著兩隻小犄角, 是為了看方向, 小蝸牛喜歡吃植物的莖和葉。

二、播放錄音, 引導寶寶聽聽、說說。

1、教師分別播放打雷、下雨的錄音,

Advertisiment
引導寶寶傾聽, 並學說象聲詞“轟隆隆”、“嘩啦啦”。

師:春天來了, 小蝸牛從窩裡慢慢爬出來, 來到草地上, 快樂的唱呀、跳呀。 忽然, 從天那邊飛來好多好多烏黑的雲彩, 不一會鋪滿了天空。 呀!聽一聽, 發生了什麼事情。

2、引導寶寶學學打雷和下雨的聲音。  

三、播放課件, 引導寶寶聽聽、看看、講講。

1、教師逐一播放課件, 邊講邊問, 引導寶寶看看、講講故事內容。

“天空中飛來好多黑黑的雲彩, 轟隆隆、嘩啦啦!發生什麼事?”

“地上有些什麼小動物?下螞蟻正在做什麼?”

“樹上的小鳥在跟誰說話呀?說了些什麼話呀?”

“小蝸牛的身體怎麼不見了?藏到哪裡去了呢?”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四、帶寶寶玩“小蝸牛避雨”遊戲

請寶寶手膝著地模仿蝸牛自由爬行,

Advertisiment
聽到教師說“轟隆隆”、“嘩啦啦”時, 寶寶緊縮身體, 停止不動。 “天晴了, 太陽出來了, 小蝸牛們快再出來玩吧”。 遊戲再次進行。

【活動延伸】

1、把故事掛圖、故事磁帶、幼兒用書投放在閱讀區, 帶寶寶經常聽聽故事錄音, 說說故事裡的對話。

2、在寶寶自由活動時間帶說唱兒歌《小蝸牛》, 感受兒歌表達的情趣。

【教後反思】

托班年齡的孩子, 思維形象具體, 語言理解能力差。 為此, 我先通過引導寶寶飼養、觀察小蝸牛, 使其初步瞭解小蝸牛的外形特徵;再用通俗的語言邊引導寶寶看圖, 邊講故事, 這樣使寶寶加深對蝸牛的認識和對故事語言的理解, 為故事中的問題做了鋪墊;最後引導寶寶通過遊戲活動來進一步理解、學說“轟隆隆”、“嘩啦啦”等詞語。

Advertisiment
這不僅豐富了寶寶的詞彙, 體驗到遊戲帶來的快樂, 而且加深了對故事情節的印象, 一舉二得。

本節活動設計合理, 層次清晰, 環節緊湊, 達到了預定的教育目標, 寶寶積極性高, 效果不錯。

不足之處:教師語言欠精煉, 問題的設計缺乏技巧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