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精神病”三個字, 很多人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立即是一幅瘋癲、號叫的淒慘場景。 而在很多人眼中, 精神病專科醫院裡的生活神秘又陌生。
精神病專科醫院裡的病人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醫護人員每天如何跟一群精神失常的病人相處?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那些原本正常的孩子陷入瘋癲的狀態?帶著這些疑問, 上週五, 記者來到著名的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安定醫院實地探訪, 體驗了照顧精神心理病患者的醫護工作。
前一分鐘是“阿姨”
後一分鐘變“敵人”
早晨8點, 記者穿上白大褂, 跟著安定醫院的兒科主任崔永華到病區查房。
Advertisiment
崔主任說, 這些孩子大多患有雙向情感障礙、多動症、抽動症等精神類疾病。 雖然表面上病房裡一片風平浪靜, 但每個醫護人員的心都揪得緊緊的, 因為 這些精神病患兒的發病沒有任何規律和前兆, 可能突然之間就會驚恐狂躁起來,
Advertisiment
查房變成傾心交談
可惜句句答非所問
記者體驗的那天, 正巧安定醫院的副院長鄭毅來兒科病房查房。 跟綜合性醫院的病房不同, 精神科醫院的查房更像是一次傾心的談話。
13歲的男孩浩南被單獨叫到一個房間裡, 與鄭院長對面而坐。 “我叫你大哥吧。 大哥, 你是?”面對鄭院長, 浩南毫不客氣地揚著頭,
Advertisiment
“你是什麼時候來的?”“我啊, 七月二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號來的!”
“你為什麼來這裡?”“大哥, 咱倆能單獨談談嗎?”
“你小時候有沒有頻繁眨眼睛的症狀?”“那裡有口香糖呢!”
鄭院長向浩南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其實都是治療的一部分, 他們用這種方式檢查患兒的思維是否正常。 而浩南的回答句句答非所問, 並帶著明顯的挑釁情 緒。 談話就這樣進行了半個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 浩南還不停地做出各種怪異的動作, 每隔幾分鐘, 他就會突然站起來向窗外探身遙望, 還不時會突然蹲下身來用手 摸地。 鄭院長診斷, 浩南的種種跡象都符合抽動症的強迫障礙。
沒能引起家長注意
記者從崔主任那裡得知了浩南的病史。
Advertisiment
雖然孩子出現了這些怪異的行為, 但浩南的父母並未留意, 直到一年以後, 浩南的病情進一步發展。 他除了那些奇怪的小動作之外, 開始表現出厭學的情 緒。 他不再按時完成作業, 學習成績下降, 並開始迷戀網路, 常常徹夜上網。 後來乾脆拒絕上學, 不願出門, 說害怕別人害他, 如果出門的話就要穿得很厚,
Advertisiment
毛毛告訴記者, 像浩南這樣的情況在安定醫院的兒科很常見。 很多家長一開始都堅決否認自己的孩子精神有問題, 其實很多孩子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精神異常的端倪, 比如擠眉弄眼、搖頭晃腦、躁狂焦慮等, 但多數家長都不會把孩子的症狀往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方向去考慮, 只以為是孩子的不良習慣。 他們偶爾也會往精神疾病的方向猜測, 但潛意識裡想的總是“我的孩子這麼優秀, 怎麼會有精神病呢?”即使是送到醫院, 醫生給出了明確的診斷, 很多家長依舊不能接受 現實, 認為他們是詆毀自己的孩子,甚至對醫生護士破口大駡“誰說我的孩子有情感障礙?”“你才是精神分裂呢!”
這種諱疾忌醫的心理,讓不少患兒耽誤了早期治療,直至孩子出現了打罵父母、深陷網癮、自殘自殺等嚴重的症狀時,父母才手足無措,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想法前來問診。暑假是安定醫院兒科最繁忙的時候,,一些家長趁孩子放假的時間帶他們來醫院檢查,而孩子入院治療之後,家長們關心的也不是孩子的治療進程,他們不停詢問的一個問題總是“出院後還能不能考高分?”“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錯誤心理,平時上學時孩子已經出現症狀了,家長卻不以為然,不及時就醫, 非要等到放暑假有時間了才來。精神疾病也是病,雖然不像一些突發的生理性疾病那樣症狀明顯,但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利的影響。”毛毛說。
唱歌跳舞都是治療
說話用詞格外小心
上午10點鐘,精神病患兒的森田治療開始了,這是一種有效實用的心理療法。毛毛帶領著15個患兒學習唱手語歌《和你一樣》。由於精神上的障礙問 題,這裡的患兒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遠比正常的孩子差。握拳、揮手、拍肩……簡單的幾個動作,毛毛重複了五六次,依舊有孩子學不會。毛毛不厭其煩地一次次 重複示範。突然間,一個大個子男孩奇奇猛然站起身來,打斷毛毛,沖她大聲吼道:“我學不會,我發現自己越來越笨了!”說完,扭頭就走出了教室。這樣的情況 對於毛毛來說並不意外,“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我自己也常常忘了歌詞和動作。”毛毛用這樣的語言安慰和鼓勵這個孩子,對待這裡的患兒,每一句話的用詞都需要 格外留心,用“理解”而不是“同情”,是這裡的每一個醫護人員都要遵守的規則。
下午1點半,兒科病房的探視活動開始了。提著大包小包的家長們早就在兒科病房門口等候,將樓道擠得水泄不通。門一開,家長們蜂擁而入,孩子們見 到親人都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但沒有一個人問候冒著酷暑趕來的父母熱不熱、累不累,所有人都是急切地搶過父母手裡的提兜,翻看著他們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好吃 的、好玩的。至於護士上午曾經教給他們的,將自己的彩畫送給父母,說幾句關心父母的貼心話,孩子們早就拋之腦後了。他們一邊大口地啃著西瓜、嚼著蘋果,一 邊不停地催促父母,想要趕緊出院。
認為他們是詆毀自己的孩子,甚至對醫生護士破口大駡“誰說我的孩子有情感障礙?”“你才是精神分裂呢!”這種諱疾忌醫的心理,讓不少患兒耽誤了早期治療,直至孩子出現了打罵父母、深陷網癮、自殘自殺等嚴重的症狀時,父母才手足無措,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想法前來問診。暑假是安定醫院兒科最繁忙的時候,,一些家長趁孩子放假的時間帶他們來醫院檢查,而孩子入院治療之後,家長們關心的也不是孩子的治療進程,他們不停詢問的一個問題總是“出院後還能不能考高分?”“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錯誤心理,平時上學時孩子已經出現症狀了,家長卻不以為然,不及時就醫, 非要等到放暑假有時間了才來。精神疾病也是病,雖然不像一些突發的生理性疾病那樣症狀明顯,但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利的影響。”毛毛說。
唱歌跳舞都是治療
說話用詞格外小心
上午10點鐘,精神病患兒的森田治療開始了,這是一種有效實用的心理療法。毛毛帶領著15個患兒學習唱手語歌《和你一樣》。由於精神上的障礙問 題,這裡的患兒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遠比正常的孩子差。握拳、揮手、拍肩……簡單的幾個動作,毛毛重複了五六次,依舊有孩子學不會。毛毛不厭其煩地一次次 重複示範。突然間,一個大個子男孩奇奇猛然站起身來,打斷毛毛,沖她大聲吼道:“我學不會,我發現自己越來越笨了!”說完,扭頭就走出了教室。這樣的情況 對於毛毛來說並不意外,“你的心情我能理解,我自己也常常忘了歌詞和動作。”毛毛用這樣的語言安慰和鼓勵這個孩子,對待這裡的患兒,每一句話的用詞都需要 格外留心,用“理解”而不是“同情”,是這裡的每一個醫護人員都要遵守的規則。
下午1點半,兒科病房的探視活動開始了。提著大包小包的家長們早就在兒科病房門口等候,將樓道擠得水泄不通。門一開,家長們蜂擁而入,孩子們見 到親人都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但沒有一個人問候冒著酷暑趕來的父母熱不熱、累不累,所有人都是急切地搶過父母手裡的提兜,翻看著他們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好吃 的、好玩的。至於護士上午曾經教給他們的,將自己的彩畫送給父母,說幾句關心父母的貼心話,孩子們早就拋之腦後了。他們一邊大口地啃著西瓜、嚼著蘋果,一 邊不停地催促父母,想要趕緊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