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在最早的時候寶寶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 而在寶寶兩歲後, 他們可以漸漸分清哪些事情是他人讓我做的, 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 因此在他們剛形成這樣的思維時 ,對於表現自我的態度也變得異常的頑強。 但這種表現往往與成年人的規範相抵觸, 進而讓寶寶 產生了挫折感 , 最終導致寶寶的反抗行為 。
2、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
隨著寶寶身高體重的快速發展, 身體活動 能力也逐漸成熟, 很多事情通過寶寶們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 因此他們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獨立的活動空間,
Advertisiment
3、孩子自我情緒控制的不成熟
對於沒有經歷過很多事的寶寶來說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 還很弱, 一旦感到不滿, 就會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 吵嚷、哭鬧通常是他們主要的宣洩方式。 而父母們就認為這是孩子們在無理取鬧 , 是他們叛逆的表現, 於是便去制止和反對他們, 從而導致了寶寶的反抗行為。 多帶孩子 到遊樂場 玩, 讓他學會排隊買票、排隊上滑梯、按秩序上, 等前面的滑下後自己才開始滑, 學會同不認識的小朋友 一起玩耍。
Advertisiment
二、孩子固執任性的常見表現
固執任性的常見表現有以下三方面:
1、主動抗拒型
“我不幹”“不行”“我非要……”是這類孩子的常用語, 他們以哭鬧、發脾氣來堅持自己的立場。
2、消極對抗型
表現為拖延服從的時間, 生氣、悶悶不樂的樣子;或對將要做的事發牢騷;或只按指示的表面意思去做,
Advertisiment
3、逆反型
對成人的要求採取背道而馳的作法, 如當你叫他安靜時, 他反而高聲尖叫起來。 這種固執任性行為一旦演變為習慣, 可能會形成否定一切, 進而反對所有他人提出的意見, 雖然他自己並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三、孩子很固執怎麼辦
意識是由物質決定的, 人的意識就是人腦對特定物質生活環境的反映, 成人認為孩子執拗, 相反, 在孩子眼中家長倒有可能是執拗的, 這關鍵是個理解、溝通、引導的問題。 家長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處, 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 循序漸進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家長應該注意, 孩子的執拗、違抗, 只是一種表面現象, 在其後面藏著擔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心理。
Advertisiment
對於孩子的執拗, 家長甚至有時候將其定義為“不聽話”或者“調皮”, 但必須要克制自己的情緒, 不能隨便發火、懲罰孩子, 更不要打罵孩子, 因為這種沒耐心的專制的做法只會令孩子更加反感, 成人的束縛、壓制, 會使孩子覺得難為情, 受到威脅, 他們就會更執拗。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當成人與子女間以民主方式進行交往, 可以互提意見時, 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大有好處, 在管束、壓抑的氣氛中, 是很難培養出創造性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