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父母怎麼處理

在安靜優雅的餐廳用餐時, 孩子突然放聲大叫;在熙來攘往的大賣場, 孩子堅持要買個玩具被拒, 立即躺在地上嚎啕大哭……所有人注視著你, 難堪、尷尬, 該怎麼辦?

學步兒常鬧脾氣, 只要讓孩子覺得可以趁機予取予求, 久而久之, 將會成為習慣。 其實, 孩子會鬧脾氣, 多半由於精疲力盡, 飢腸轆轆, 情緒失控或身體不適。 一旦孩子較「懂事」, 鬧脾氣可能只是想測試底線, 或觀察你的反應。

孩子永遠選在最糟的時機耍脾氣。 你希望孩子在你開車、購物、上館子或拜訪友人時, 好好表現, 不要出狀況, 偏偏總是事與願違。

Advertisiment
家長往往因為孩子亂發脾氣而覺得丟臉, 出言恐嚇或處罰, 希望能立刻制止孩子的行為。 只是, 大人必須記得孩子鬧脾氣必有緣故, 唯一有效的解決之道是找出問題, 試著滿足孩子的需求。

家長可以從孩子鬧脾氣的類型, 以及行為模式來判斷孩子狀況。

鬧脾氣的類型:

由於疲倦、飢餓或生病所引起的負面情緒, 和生氣、受挫或挑戰大人極限而鬧的脾氣截然不同。 前者需要家長鎮定輕鬆的找出原因, 給予食物、休息、或照顧與安撫。 雖然孩子在雜貨店或社交場合中失控哭鬧, 會讓家長尷尬, 但至少是生理因素, 搞清楚就能對症下藥。

後者則像權力爭奪戰。 孩子感到無力時, 會用不理性的言行, 試圖抓住一些主導權。 要記得,

Advertisiment
無論孩子說「不」或大哭大鬧, 他們其實都有話想跟你說。 你必須保持冷靜, 退一步, 努力找出隱含意義。 說不定他們只是需要你聽他說說話, 畢竟他們跟大人一樣, 有時會覺得被忽略冷落了。

行為模式:

從平日生活的固定模式, 試著找出讓孩子不高興的導火線, 並加以解決。

請保母照顧孩子。 如果他常在和你購物時鬧脾氣。 先不要帶他出門, 讓保母照顧。

事先告知行程。 孩子常因計畫臨時改變而使性子。 讓孩子知道你的計畫, 然後徹底執行。

醜話先說在前頭。 例如, 準備外出購物時, 孩子說他想買玩具, 事先告訴他你的決定, 記得要信守承諾、堅持原則。

然而, 因為孩子太小, 無法清楚解釋問題, 大人有時候也很難判斷他鬧情緒的原因。

Advertisiment
所幸, 多數家長可以學著辨識症狀, 憑經驗判斷。

如果你認為, 孩子餓了:即使還未到用餐時間, 也盡速找東西給他吃。 最好, 隨身準備一些健康點心, 以防萬一。

如果你認為, 孩子累了:儘量不要再逗他, 和他說話。 輕聲細語, 將他摟入懷裡或輕輕搖擺, 盡速帶他到房間或適合的地方休息。

如果你認為, 孩子病了:輕聲說話, 靜靜安撫他。 如果他快吐了, 請準備空碗、垃圾桶和一條溫熱的濕毛巾。 如果他需要看醫生, 請鎮定的帶他就醫。

有些孩子在轉換環境時, 常常調適不良, 就會鬧脾氣:例如, 在遊樂場玩時, 離開前先通知孩子, 「再十分鐘就回家囉, 你想多溜滑梯, 還是想蕩鞦韆?」家長做到事先告知, 讓孩子有選擇, 孩子在轉換環境時,

Advertisiment
會比較容易調適。

如果孩子擺明在測試你的極限:保持冷靜。 語氣輕柔的告知, 你知道他在生氣, 但規定就是規定。 例如, 「我知道你希望留在遊樂場繼續玩, 但我們必須回家做中飯。 」

如果你認為, 孩子被冷落了:例如, 你在午餐時跟朋友聊天聊很久, 或講很久的電話, 記得在談話結束後, 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注。

無論孩子如何使性子, 態度如何強硬, 或試圖操控局勢, 千萬不能屈服。 當學步兒開始鬧脾氣時, 不妨用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 這招多半管用。 只是, 如果他不願冷靜, 你可能得坐下來閱讀或離開房間, 避免戰火蔓延。 當然, 前提是, 你確定他不會做危險的事。

此外, 一次不要做太多事。 很多家庭把自己搞太忙。 記住, 學步兒喜歡固定的生活模式,

Advertisiment
馬不停蹄的行程, 讓他們很容易生氣和疲倦。 雖然情況有時難以避免, 但務必先考慮清楚後, 再幫幼兒報名舞蹈課、幼幼體操或其他幼兒課程。 活動愈多, 大家壓力愈大, 情緒也愈緊繃, 所以幫孩子預留充足時間, 不要手忙腳亂的趕場。

當孩子就是不肯睡覺

對親子而言, 就寢時間可能是親密時間, 也可能是一場混戰。 孩子不願聽話睡覺的原因有很多:他們討厭人家告訴他們該做什麼、害怕自己錯過什麼、不疲倦, 或者想待在家長身邊。 遇到這種狀況時, 先問自己是否明白孩子不睡覺的真正原因, 再想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 但是仍堅持要他上床睡覺。

建立固定作息。 良好的作息可能包括睡前點心, 接著洗澡、刷牙、講故事, 然後在幫孩子蓋棉被前依偎一會兒,親親臉頰,互道晚安。每天晚上重複相同作息。這些睡前儀式可以讓孩子恢復平靜,覺得安心。

在希望孩子入眠前一小時,開始執行就寢作息。這時的氣氛應寧靜祥和,不適合熱鬧興奮。準備睡覺前十分鐘,開始提醒孩子結束手邊工作。孩子如果難以入眠,試著用抒情音樂當配樂,然後說些溫暖可愛的故事,例如你和孩子坐在魔毯上旅行,或順著美麗的河流揚帆而行。

另一種策略是和孩子聊些快樂的回憶,「你小時候常坐在媽媽的肩上,記得嗎?」或者互相誇獎對方,「你對每個人都很好,媽媽真以你為榮。」用正確方式的提問,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一天。例如,「今天有哪件事讓你最快樂?」而非問「你今天做什麼?」這樣得到的答案通常就是「沒什麼。」

態度一致。孩子就寢後,立刻安靜離開。為了避免孩子一再起床找你,事先告知「上床後,如果來找我,我還是會帶你來睡覺,有急事的話另當別論。」不爭執,也不屈服,態度鎮定、溫柔與堅決。絕不能輕易妥協,一旦你無法貫徹自己訂定的規則,孩子就會開始搞怪,測試這些規則的效力。不過也要視狀況,例如孩子有時因為害怕或生病,所以半夜時來找你,要觀察,然後權宜變通。

【孩子鬧脾氣的應對之道】

面對孩子的脾氣時,記得下列原則:

1.不要訴諸暴力:不要甩耳光或打屁股,大人是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用暴力相待,孩子很容易學會以拳頭解決問題。

2.不要嘗試控制孩子的行動:在他鬧脾氣時,除非有立即危險,如跑到馬路上或傷害自己,否則不要控制他們的行動。

3.不要威脅或處罰:孩子不理性時,這些方法絕對無效,只會火上加油,讓情緒更糟糕。

4.不要爭執:你辯不贏一個失去理性的人。

5.不要讓孩子難堪或取笑他的行為,這會教他日後用同樣方式攻擊別人。

6.不要在大庭廣眾下處理:帶孩子到四下無人的地方單獨談話。這是對周遭他人的禮貌,也讓你較容易處理問題。

然後在幫孩子蓋棉被前依偎一會兒,親親臉頰,互道晚安。每天晚上重複相同作息。這些睡前儀式可以讓孩子恢復平靜,覺得安心。

在希望孩子入眠前一小時,開始執行就寢作息。這時的氣氛應寧靜祥和,不適合熱鬧興奮。準備睡覺前十分鐘,開始提醒孩子結束手邊工作。孩子如果難以入眠,試著用抒情音樂當配樂,然後說些溫暖可愛的故事,例如你和孩子坐在魔毯上旅行,或順著美麗的河流揚帆而行。

另一種策略是和孩子聊些快樂的回憶,「你小時候常坐在媽媽的肩上,記得嗎?」或者互相誇獎對方,「你對每個人都很好,媽媽真以你為榮。」用正確方式的提問,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一天。例如,「今天有哪件事讓你最快樂?」而非問「你今天做什麼?」這樣得到的答案通常就是「沒什麼。」

態度一致。孩子就寢後,立刻安靜離開。為了避免孩子一再起床找你,事先告知「上床後,如果來找我,我還是會帶你來睡覺,有急事的話另當別論。」不爭執,也不屈服,態度鎮定、溫柔與堅決。絕不能輕易妥協,一旦你無法貫徹自己訂定的規則,孩子就會開始搞怪,測試這些規則的效力。不過也要視狀況,例如孩子有時因為害怕或生病,所以半夜時來找你,要觀察,然後權宜變通。

【孩子鬧脾氣的應對之道】

面對孩子的脾氣時,記得下列原則:

1.不要訴諸暴力:不要甩耳光或打屁股,大人是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用暴力相待,孩子很容易學會以拳頭解決問題。

2.不要嘗試控制孩子的行動:在他鬧脾氣時,除非有立即危險,如跑到馬路上或傷害自己,否則不要控制他們的行動。

3.不要威脅或處罰:孩子不理性時,這些方法絕對無效,只會火上加油,讓情緒更糟糕。

4.不要爭執:你辯不贏一個失去理性的人。

5.不要讓孩子難堪或取笑他的行為,這會教他日後用同樣方式攻擊別人。

6.不要在大庭廣眾下處理:帶孩子到四下無人的地方單獨談話。這是對周遭他人的禮貌,也讓你較容易處理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