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在家活潑,在外面卻不說話,如何引導?

小孩三歲半, 是獨子, 平時由公婆照顧。 他在家十分活潑, 與常來家裡的表兄弟可以正常玩耍, 但一出家門就幾乎不肯說話。 他在團體中既不動也不說話, 回到家卻能清楚表達發生了什麼事。 婆婆建議早點去上學, 增加刺激, 但我們擔心慢熱型的孩子在大量刺激下會更退縮。

如何引導孩子與外面的小朋友溝通?

臺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理事、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莫茲婷回復:

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怡然自得, 一到外面既不動也不肯說話, 顯然他對陌生環境容易感到不安與焦慮。 父母可參考以下幾點,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外出時能自在些。

少用“剎車性”語言, 多用“好奇性”語言:大人需檢核一下, 平常在與孩子互動時, 是否常用“剎車性”語言?如“很危險??”、“不要??”、“小心??”高敏感特質的孩子, 容易吸收大人的焦慮, 因而變得過度謹慎小心。 對於這種特質的孩子, 需多用“好奇性”語言, 如“那是什麼?”、“好像好有趣??”、“我們來試試看??”從語言中暗示他外在世界是“OK的”, 大人對孩子也有信心。 進而, 從中慢慢説明孩子分辨事情的屬性, 教他問題解決的技能, 如“喔!原來是這樣的??”、“原來那個小朋友對我們笑, 是想和我們玩, 我們也跟他點點頭說:‘我也想跟你玩!’

扮演催化劑:高敏感特質的孩子在陌生環境中較慢適應, 大人要創造機會, 陪伴他到兒童常去的場所,

Advertisiment
像公園、麥當勞小遊樂場、親子館等, 或帶他參加有興趣的才藝課。 接著, 大人要扮演孩子和其他小孩互動的催化劑, 大人可以示範如何和同儕玩、適時替孩子“翻譯”其他小孩的意思, 如“喔!那個妹妹丟球丟到你, 她是不小心的??”有大人陪伴在旁, 可以減少負向經驗的產生, 更能幫助孩子累積同儕互動的成功經驗。

在家預演:高敏感特質的孩子若能事先掌握未知的事, 將能降低不安感。 因此, 外出前可以稍微告知他等會兒要做的事、會遇到的人、會看到的事物、場景等, 並以角色扮演方式, 讓孩子練習與外人見面時可能的互動。

以漸進方式放手:一段時間後, 漸漸嘗試交付孩子一個任務, 如“媽媽等一下會很忙, 你自己要找‘不無聊’的事做,

Advertisiment
跟小朋友玩是你可以做的事, 等媽媽忙完了, 就來找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