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智力開發>正文

孩子在幼兒園都玩啥游戲

一、游戲的內容的特點

小班兒童的游戲, 在很多地方還跟嬰兒的游戲差不多, 游戲的主題更多是反映一些日常生活的事, 一般總是摹仿大人的一些動作。 當然, 小班兒童已經開始不滿足于單純動作的重復, 而是力圖賦予這些動作以一定的意義。 例如, 小班兒童已不像嬰兒那樣只是把匙子放在布娃娃的嘴上, 簡單地重復喂的動作, 而且還力圖做出媽媽的樣子。

在中班兒童的游戲中, 經常出現大人的一些勞動和生活內容, 例如, 反映大人的勞動和家庭生活的“過家家”等游戲。

大班兒童的游戲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復雜。

Advertisiment
在大班兒童的游戲中, 已經可以經常看到反映社會生活、關系的游戲, 例如, “公共食堂”、“醫院”等游戲。

舉個例子:小班兒童在作“醫院”的游戲時, 總是滿足于一些醫療用具如聽診器、注射器、鑷子等等的運用。 而中班兒童則把“護士”和“病人”的關系作為“醫生”活動的主要內容。 到了大班, 開始出現“醫生”對“病人”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等等。

二、 從游戲的形式看

小班兒童的游戲在很大程度上, 受周圍事物如玩具、材料等的直接支配。 比如, 小班兒童當拿起橡皮管(聽診器)的時候, 就說“我是大夫”, 只是在聽診器這個游戲材料的直接刺激下, 兒童才體會著“醫生”這個角色的活動, 如果沒有聽診器, 那兒童常常不可能扮演“醫生”這個角色。

Advertisiment
而且, 小班兒童在游戲中發生糾紛, 也往往是由于爭奪玩具或游戲材料而產生的。

中班兒童的游戲, 情況就不一樣了。 中班兒童在進行游戲的時候, 一般都能從分配角色開始, 這就是說, 兒童對自己的游戲活動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性。 他們已經不像小班兒童那樣, 只對游戲用具感興趣, 而是力圖進一步理解和表現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意義和任務。 例如, 作“開火車”游戲的時候, 不是只滿足于搖搖手里的紅族, 或“鳴鳴”地學火車叫, 而是力圖體現開火車過程中各種人物活動的關系。 游戲中的糾紛也常常發生在角色的分配上。

大班兒童的游戲, 有了更大的變化。 大班兒童開始能事先計算自己的游戲, 商量分配游戲的角色。

Advertisiment
而且, 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堅持游戲的規則。 在游戲中如果發生爭執, 一般都能用游戲規則來解決問題。 這時游戲中的糾紛常常是由于執行游戲規則而引起的。

三、其他特點

小班兒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興趣常常轉變, 在大多數情況下, 對同一個游戲, 往往只能玩幾分鐘或最多十幾分鐘;中班兒童可以持續做一種游戲達40~5O分鐘;大班兒童往往在好幾天內連續做一種有興趣的游戲。

小班兒童的游戲參加的人數很少, 大多數喜歡做個人游戲, 即便在一起玩參加人數也是很少的(2、3人);中班兒童游戲的集體則擴大了;至于大班的游戲, 常常是集體性的游戲, 而且每一個角色要按游戲的情節和規則行動,

Advertisiment
從而能使彼此之間的行動更加協調一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