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喜歡表達。
孩子不愛說話, 很多是由於不喜歡表達, 尤其是性格內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孩子。 當爸爸媽媽不愛說話時, 孩子得不到語言環境的刺激, 沒有說話的模仿物件, 也就變得不愛說話。 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過嚴, 也會造成孩子不愛說話。 或者爸爸媽媽理解太快, 在孩子還未說話前已經將事情包辦代替, 久而久之, 孩子雖然能表達, 但也不太愛表達了。
2、“我”語言發展緩慢。
有的孩子表達能力明顯比實際年齡低, 出現口齒不清、發音不準確、不知道怎樣表達。
Advertisiment
3、家庭環境對“我”的影響。
家庭成員用多種方言與孩子講話, 孩子對此無所適從, 不知道應該怎麼說, 時間久了就不愛說話了。
4、“我”心理原因所導致。
由於孩子剛開始說話語音口齒不清, 常把一些字、詞說錯或說得含糊不清, 引起大人的笑話, 千萬了孩子懼怕說話的心理。
5、父母對“我”教育的問題。
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嚴, 經常指責和限制孩子;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或少言寡語, 與孩子交流過少或缺乏交流, 使孩子一生下來就生活在很寂靜的環境中, 而延遲了說話時間;家庭環境不和睦或者許多事情由父母包辦代替,
Advertisiment
6、“我”個性的原因。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喜歡安靜, 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2 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
1、缺乏交往動機。
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 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幾乎是無條件滿足, 而且總有人陪兒童遊戲。 當幼兒總有人陪伴在身邊時, 他們難以產生找同伴遊戲的動機。 還有些幼兒只願意與成人交往, 是因為成人總讓著他, 與同伴交往, 他就需要協調、商量, 甚至還要想辦法解決衝突, 為了“省事”, 他寧可與成人交往。
2、有過失敗的交往經歷。
有些幼兒由於有過負面的交往經歷, 比如被同伴欺負過, 而不願意再與同伴交往。 他們採取回避的方法, 目的在於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Advertisiment
3、個性原因。
有些幼兒由於受遺傳或自身個性特點影響, 比較內向, 不願與人打交道, 而只喜歡與物打交道。 對於這類幼兒家長可以引導, 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家長要盡可能引導幼兒與同伴多一些交往, 否則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途徑。
3 孩子在幼稚園不愛說話家長應該怎麼做
1、增加寶寶與同伴和老師單獨相處的機會
寶寶是因為面對集體環境人多的壓力而選擇緘默的, 而在熟悉的環境並且人比較少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2、讓老師知道寶寶的愛好和本領
寶寶對自己熟知的事物比較自信, 父母主動跟老師交流寶寶有什麼愛好和本領, 這樣老師就可以找一個親切的話題跟寶寶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 還可以讓寶寶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到幼稚園玩,
Advertisiment
4、讓寶寶學會接納和欣賞他人及外在環境
有的寶寶跟菁菁一樣在家裡不說幼稚園的事, 有的寶寶卻說很多幼稚園的“壞事”, 為自己在幼稚園不說話找很多理由, 比如某個小朋友打我、老師不喜歡我、玩具不好玩、飯菜不好吃等等。 寶寶描述的事實可能真實也可能虛假, 家長在幫助寶寶解決問題的同時, 更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孩子學會接納和欣賞他人及外在環境, 減少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點帶來的不良影響, 幫助他提高社會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