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在幼稚園不愛說話怎麼辦

1 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

1、“我”不喜歡表達。

孩子不愛說話, 很多是由於不喜歡表達, 尤其是性格內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孩子。 當爸爸媽媽不愛說話時, 孩子得不到語言環境的刺激, 沒有說話的模仿物件, 也就變得不愛說話。 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過嚴, 也會造成孩子不愛說話。 或者爸爸媽媽理解太快, 在孩子還未說話前已經將事情包辦代替, 久而久之, 孩子雖然能表達, 但也不太愛表達了。

2、“我”語言發展緩慢。

有的孩子表達能力明顯比實際年齡低, 出現口齒不清、發音不準確、不知道怎樣表達。

Advertisiment
這樣的孩子是因為語言發育慢, 或者發音器官出現異常引起孩子不愛說話, 如舌頭特別寬、短, 齶部、牙齒或嘴唇畸形, 這時需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3、家庭環境對“我”的影響。

家庭成員用多種方言與孩子講話, 孩子對此無所適從, 不知道應該怎麼說, 時間久了就不愛說話了。

4、“我”心理原因所導致。

由於孩子剛開始說話語音口齒不清, 常把一些字、詞說錯或說得含糊不清, 引起大人的笑話, 千萬了孩子懼怕說話的心理。

5、父母對“我”教育的問題。

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嚴, 經常指責和限制孩子;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或少言寡語, 與孩子交流過少或缺乏交流, 使孩子一生下來就生活在很寂靜的環境中, 而延遲了說話時間;家庭環境不和睦或者許多事情由父母包辦代替,

Advertisiment
使孩子得不到鍛煉。

6、“我”個性的原因。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喜歡安靜, 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2 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

1、缺乏交往動機。

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 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幾乎是無條件滿足, 而且總有人陪兒童遊戲。 當幼兒總有人陪伴在身邊時, 他們難以產生找同伴遊戲的動機。 還有些幼兒只願意與成人交往, 是因為成人總讓著他, 與同伴交往, 他就需要協調、商量, 甚至還要想辦法解決衝突, 為了“省事”, 他寧可與成人交往。

2、有過失敗的交往經歷。

有些幼兒由於有過負面的交往經歷, 比如被同伴欺負過, 而不願意再與同伴交往。 他們採取回避的方法, 目的在於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Advertisiment
對於這類問題, 家長應細心觀察, 找出問題的癥結, 然後“對症下藥”。 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負過, 家長不妨直接帶領孩子與同伴交往兩三次, 為幼兒“壯壯膽”, 當幼兒學習到交往技能, 體會到交往的樂趣後, 家長就可以撤了。

3、個性原因。

有些幼兒由於受遺傳或自身個性特點影響, 比較內向, 不願與人打交道, 而只喜歡與物打交道。 對於這類幼兒家長可以引導, 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家長要盡可能引導幼兒與同伴多一些交往, 否則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途徑。

3 孩子在幼稚園不愛說話家長應該怎麼做

1、增加寶寶與同伴和老師單獨相處的機會

寶寶是因為面對集體環境人多的壓力而選擇緘默的, 而在熟悉的環境並且人比較少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他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因此, 父母可以創造一些機會, 讓寶寶與某一個同伴多多相處, 借此增加幼稚園集體環境對他的親和力。 例如放學的時候, 有意安排寶寶跟某個同伴一起回家;節假日兩家大人帶著孩子互訪或結伴出遊;在方便的時候, 帶孩子到老師家裡做客, 或者邀請老師到自己家裡來做客……這些都將帶給寶寶更多社會交往的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 寶寶不敢說話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讓老師知道寶寶的愛好和本領

寶寶對自己熟知的事物比較自信, 父母主動跟老師交流寶寶有什麼愛好和本領, 這樣老師就可以找一個親切的話題跟寶寶進行有針對性的交流, 還可以讓寶寶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到幼稚園玩,

Advertisiment
鼓勵他與老師和玩伴一起分享, 這些策略都有利於激發寶寶交流的欲望。

4、讓寶寶學會接納和欣賞他人及外在環境

有的寶寶跟菁菁一樣在家裡不說幼稚園的事, 有的寶寶卻說很多幼稚園的“壞事”, 為自己在幼稚園不說話找很多理由, 比如某個小朋友打我、老師不喜歡我、玩具不好玩、飯菜不好吃等等。 寶寶描述的事實可能真實也可能虛假, 家長在幫助寶寶解決問題的同時, 更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孩子學會接納和欣賞他人及外在環境, 減少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點帶來的不良影響, 幫助他提高社會適應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