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在幼稚園被欺負該如何處理

在家長眼裡, 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負總是滋味不好受, 平時自己在家都捨不得動孩子一根手指頭, 憑什麼讓人這樣來欺負?但更讓家長擔心的是, 孩子在幼稚園被欺負, 自己卻一無所知。 為了保護孩子, 家長能夠做些什麼呢?

多關注孩子異常信號

身體異常傷痕。 孩子通常容易被劃傷、擦傷或碰得淤紫, 但如果孩子身上的傷過多, 父母可能就要探究一下原因了。 孩子可能會羞於承認被欺負了, 但是父母需要弄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對待玩具異常。 孩子對待他喜歡的小熊、小狗玩具會有異樣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他平時會玩給小熊餵飯、給小狗蓋被子的遊戲, 但現在的遊戲行為會跟原來有所改變, 他會對著玩具指指點點, “你為什麼不聽話, 你排在後面”, 更有甚者, 他會動手打玩具。 他在幼稚園裡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可能在他的遊戲的過程當中有所體現。

晚上愛做噩夢。 如果孩子真被人打了或看到別人之間有打架的行為, 孩子就害怕了, 他有可能會出現做夢驚醒的現象。 當有這種情況的時候, 父母應該儘快地跟老師或是其他父母進行交流, 瞭解孩子在班裡的交往情況。

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家長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 眼睛看著孩子的眼睛, 並明確告訴孩子:只要你被打被欺負了, 爸爸媽媽是一定站在你這邊的。 然後跟孩子一起來,

Advertisiment
把當時發生的事情編到故事裡面去或是把事情可能出現的情況再演繹出來, 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告訴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例如別人要打我們, 我們應該跑, 他就打不了了!或者適當對抗, 儘量不引導以暴制暴。 另外, 讓孩子知道防範, 世界並不是完全美好的, 引導他在不利環境中尋求幫助。

過於的忍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怯懦

當孩子在遇到被別人欺負時, 一味強調忍讓, 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無法保護自己, 讓孩子滋生怯懦的心理, 遇事會一味的退讓, 無法塑造堅強的性格。 因而, 建議父母不要過多強調“忍讓式”的教育,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 最需要堅強的性格。

以暴制暴 會影響孩子交際

讓孩子打回去,

Advertisiment
這種立意本身並沒有錯, 讓欺負者嘗嘗被欺負的滋味, 他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 問題的關鍵在於, 既然孩子沒有還手, 十有八九是能力不足, 如果我們強調孩子要還手, 但他知道自己不行, 也就會讓他更加會覺得自卑。 特別是在還手後, 遭到更大的報復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