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能太過於溺愛了

1-3歲這一階段是孩子個性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家長都往往特別的溺愛孩子, 為了讓孩子勝康成長, 給孩子充分的關愛是應該的, 但是也要注意不要陷入溺愛的深淵。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如果一個孩子, 想得到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 他就自以為是天下的主人, 而當你在最後不得不拒絕給他某種東西的時候, 他就會把你的拒絕看作足一種反叛……當他踏入社會後, 就會覺得所有的人都在反抗他……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極大失敗。

家長應該知道, 溺愛不是愛, 而是對孩子的一種甜蜜的摧殘,

Advertisiment
正如雨果有句名言所說的:“寄託有時意味著斷送”。 現在的孩子由於大多致都是獨生子女, 所以容易得到父母及家中老人的過度疼愛, 而家長對孩子的過分嬌慣、溺愛, 又會使孩子養成為所欲為的壞習慣, 進而造成孩子的任性。

孩子的任性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 不管時間、地點、場合, 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就大哭大鬧, 有的孩子甚至滿地打滾, 以此要脅父母。 面對任性孩子, 有的父母又顯得束手無策, 不知該幸他怎麼辦好。

孩子任性的實質是孩子的自我中心主義在社會性方面的極端表現, 幼兒的自我中心主義是孩子在幼兒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徵之一, 其中生理、智力、語言等方面的自我中心主義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積拱而逐漸消失的。

Advertisiment
而社會性的自我中心主義若處理不當, 不僅不會消減, 反而會加劇, 以任性行為的方式表現出來。

做父母的一定不能遷就孩子的任性,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可塑性較強, 所以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的管教, 對孩子應該嚴格要求, 要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