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塗鴉中的奧秘你看懂了嗎?幼兒藝術發展的三個階段

塗鴉是孩子發展的重要階段, 也是他們學習書寫的第一步。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他們可以創造出令你驚奇的美妙的藝術作品來。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發現孩子的發展階段, 理解他們的藝術作品, 也可以説明你選取一些值得收藏的成長印記。

因為孩子開始對塗塗畫畫開始感興趣, 當媽的又開始學不停。 以前根本不可能想得到“亂塗亂畫”的背後竟然也有許多“藝術發展”的理論(文末有蠟筆推薦)。

儘管各種理論模式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比如孩子的藝術創作分為幾個階段(有的理論分為四個階段,

Advertisiment
有的六個階段, 有的分更細), 但是這些理論都提出, 孩子在畫畫方面有相似的發展過程——從亂塗亂畫到畫出具有真實感的畫面。 另外, 孩子的藝術發展可能還具有這些共性:??????

家庭經濟條件不影響孩子的早期藝術發展。 所有的孩子都是從雜亂的線條開始作畫的, 畢卡索、達芬奇小時候也一樣。 男孩、女孩小時候畫的畫也都差不多, 不帶性別特徵。

畫畫(drawing)比塗繪(paint), 更能夠展現幼兒的能力發展, 因為蠟筆、記號筆、鉛筆等比刷子更容易掌握。 現在流行的“手指畫”, 比用筆劃還要簡單, 小寶寶和幼兒很容易從中獲得快樂, 但是在利用線條塗鴉, 鍛煉協調能力方面, “筆”還是有一定優勢。

孩子的藝術發展階段間會有交疊。 在一幅作品裡可能呈現出兩個發展階段的表現形式,

Advertisiment
在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 孩子也可能出現“倒退”, 又畫回到上一階段去了。

在沒有成人的説明和指導的情況下, 孩子不太可能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換句話說, 藝術的發展不同于孩子的生長發育階段, 它不是“自然而然”的, 藝術發展取決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

有的理論將孩子的藝術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隨機地塗鴉有控制地塗鴉

出現特殊意義

早期的象徵意義象徵意義現實主義

這是以較為流行的一種觀點, 發展的最後階段是, 孩子畫出來的畫和真實的事物相像。 但這並不是意味著“畫得像”才是“最高級”的藝術形式, 也不意味著孩子早期的那些發展階段的作品會不如後來階段的作品。

Advertisiment
相反, 很多美學觀點上更加讓人愉悅的作品常常是由剛開始發現塗鴉的快樂的孩子創造的。

仔細去看孩子的創作,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路。 當然,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是不同的, 也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 瞭解孩子處於哪個發展階段, 但這不是一個競賽, 未來人生中的競爭多著呢, 我們不用急著把他們比來比去, 單純地去欣賞你的孩子吧。

本文先介紹的是幼兒的藝術發展階段(大概1歲半到3、4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塗鴉幾乎都會經歷下文中介紹的三個階段。 對父母來說, 發現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都是很甜蜜的事, 我們可以挑選出那些“跨入新階段”的作品作為他們成長的紀念。

Advertisiment

1 第一階段:藝術創作是由亂塗亂畫開始的

第一階段就是單純地亂塗亂畫, 通常從一歲半到兩歲開始。

所有的孩子都能從塗鴉中獲得快樂, 他們喜歡用移動的蠟筆或者鉛筆劃過物體的表面, 留下一道印記。 這種形式的“亂塗”代表著孩子天然的自創性和藝術的首次交匯。

孩子剛開始塗鴉時, 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畫出來的圖形, 他們畫出來的線條是完全隨機的——隨意地舞動手臂, 前前後後, 左左右右, 把線條畫出來。 他們常常會畫到“畫紙”外面來……他們在畫的時候甚至都不一定盯著自己的“作品”, 而是看向別處, 然後隨意地揮舞。

這是1、2歲, 甚至3歲的孩子典型的塗鴉風格

他們並不是要畫出什麼來, 而是單純地享受移動他們的小手、手臂,

Advertisiment
畫出一條條印記的快樂。 但是, 近來有一些研究者開始挑戰這種傳統的認識。 研究人員發現, 孩子偶爾會畫出一些有象徵意義的東西來, 儘管看上去只是一團雜亂無序的線條。 這種新的觀點認為, 孩子早期的亂塗亂畫可能比我們以往認為的更加複雜。

不過, 不要太在意紙上的“結果”, 覺得孩子畫得不好看, 孩子亂塗亂畫的過程是一種純粹的快樂。 孩子亂塗亂畫得越多, 說明他越喜歡畫畫, 這讓他感到快樂。 如果可以用手指畫, 可能對小朋友來說會更好玩。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們發展了他們的運動和握筆的能力, 他們享受換各種顏色, 各種筆, 慢慢地他們可能可以跟你劃出一些簡單的線條, 可能還不直,逐漸地他們可以畫出一個圓。

保留一幅這樣的亂塗亂畫,這是關於孩子創作過程的記憶,它創造力本身一樣珍貴。這個階段,他們在紙上留下的是純粹的快樂!

妞現在就還處於這個階段,各種亂塗:

深深感到,選一款能擦乾淨、洗乾淨的畫筆太重要了

優酪乳手指畫就瞎抹,不過每次都玩得很開心。

2 第二階段:有控制地亂塗亂畫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塗鴉階段是“圓形”的出現。畫圓是一種令人愉快的、自然而然地機械運動,孩子們常常可以花上許多時間來創作這些圓圈,當然,中間也少不了搭配許多雜亂的線條。

孩子從第一階段完全無意識地亂塗,到第二階段有意識地控制線條並不需要很久。孩子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自己的動作和“畫紙”上的線條是有關聯的。隨著他們的逐漸探索(通過不斷地亂畫發現的),他們開始控制他們的動作,重複某些線條,這讓他們感到特別的快樂。這時他們開始會畫出朝著不同的方向的線條。不斷地探索,並伴隨著孩子手的協調能力越來越好,他們就開始畫出圓形,緊接著還會有和雜亂的線條一起出現的別的簡單形狀。

3 第三階段:想像力的加入讓畫畫更有趣了

每個階段間可能沒有明顯的界限,是相互交疊的,每個孩子的發展進度也很不一樣,除了自身能力的發育,跟家庭環境、受到的教育也有關係。

當孩子可以控制“畫紙”(可能畫在任何地方,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上的圖案了,他們就已經具備了學習書寫的初級能力了,比如他們可能能夠寫出歪歪扭扭的1,2,3,或者簡單的字母,簡單的漢字,比如一,二,大,小。這時候,隨著能力提升的還有他們的想像力。

孩子們常常會突然地,用線條、圓圈或者亂塗的形狀來代表他們熟知的東西,比如太陽,房子,彩虹,或者爸爸媽媽……任何東西。孩子可能會在畫畫前,先說出自己要畫什麼,或者指著自己的畫宣佈,“這是媽媽”,或者指著自己的某個作品說,“這是我的小狗”。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團黑線或者說和第一階段的亂塗亂畫差不多的雜亂的線條。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作品已經有“意義”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Quora上看到的一個關於幼兒塗鴉的分享(“你見過小孩畫的最奇怪的畫是什麼?”)。答主Daghan Korkmaz說,他5歲的侄兒在A4紙上畫滿黑線。他問侄兒畫了什麼?侄兒說,他畫了一群奔馬(此刻答主的腦門上一定是佈滿黑線)。答主又問,馬在哪裡呢?侄兒說,他們跑得太快了,揚起煙塵讓你看不見他們了。

所以,如果你看不懂孩子的畫,也許是你的腦洞不夠大……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階段,這是第一次他們在紙上畫出他們知道的東西。這並不是說他們失去了之前的純粹的快樂,他們還是孩子,仍然會亂塗亂畫的哦。但是當他們可以畫出一些他們自己能夠辨識的東西了,常常是帶著驕傲和好奇的。不斷地探索,並伴隨著孩子手的協調能力越來越好,他們就開始畫出圓形,緊接著還會有和雜亂的線條一起出現的別的簡單形狀。

還處於第一到第三階段的幼兒的塗鴉都是簡單的圖形或者線條組合,還沒有具體的形象,圖案本身是沒有象徵意義的。

到了差不多4、5歲的時候(有的孩子可能三歲就可以了),小朋友的藝術發展開始進入第四階段,開始能夠把圓圈和其他線條組合起來。這時他們的畫裡開始出現人臉,或者像人的形象,早期的象徵意義開始出現了。可以說,從這時起,孩子開始真正意義上地“畫畫”了。兒童藝術發展的後面三個發展階段,我們在下一篇文章裡再接著聊。

父母可以提供哪些幫助

對於大多數小朋友來說,亂塗亂畫本身已經充滿快樂,並不需要額外的獎賞,因此讓他們喜歡“畫畫”並不需要額外的激勵。父母能夠為她們的最好的幫助可能就是提供合適的材料,合適的場所來亂塗亂畫,如果可以加入他們那就更好啦!

在選擇合適的藝術材料時,最好是給他們容易掌握的畫畫的工具。對於幼兒來說,蠟筆,無毒的記號筆,圓珠筆,鉛筆都可以。另一方便,水彩畫顏料對幼兒來說就太難掌握了。如果用可以水洗的顏料,最好調得稠一些,太稀的話會流得到處都是。

顏色在幼兒的塗鴉中並沒有很重要。提供給孩子的顏色不要太多,可以每次選擇幾種色差較大的顏色,給孩子玩,通常畫在白紙上。

孩子可以在地上或者別的平面上畫。如果用顏料畫畫,可以給孩子鬃毛刷子,讓他們畫在有一定吸水性的紙上。

塗鴉時,和孩子聊點什麼?(怎麼鼓勵)

和剛剛學著塗鴉的小朋友聊天,簡單地描述他們的動作就好啦,不需要一直表揚他們。比如,注意到孩子的動作好快,手臂揮動地很大,就把他們的動作描述出來。

當孩子進入第二階段,可以有控制塗鴉了,這時你可以評價孩子的各種動作和畫出來的圖形。比如,畫了多少個圈,“這裡有很流暢的線條”。

當孩子進入了第三階段,開始告訴你他畫的是什麼了,你可以根據孩子告訴你他畫的東西來引起對話。比如,如果孩子說“這個是爸爸”,你可以問“爸爸高嗎?”,“爸爸在做什麼?”,“爸爸會把你舉起來嗎?”,“爸爸會帶你去哪裡玩?”……

如果孩子指著自己的畫說“我在跑步”,你可以說,“你喜歡在遊樂園跑步嗎?”,“你在哪裡跑呢?”……鼓勵孩子把他的想法、感受和經歷用語言描述出來。 這樣的對話,比簡單地表揚“哇,你畫得好棒”要有意義得多,可以幫助孩子對畫畫更加有熱情,也有助於他們在以後的創作中更加有想像力。


小舒說:

在教育問題上,“科學的”指導還是顯得太少了,因為孩子們是如此不同,我們的家庭環境也千差萬別。但是,我們每個父母都可以做的是,為孩子的每一次創作感到高興。我們可以鼓勵他們,也學著欣賞他們的作品。或許,或許,我們可以試著不要去給孩子下結論,應該如何,不應如何,有沒有天分,不去定義他的作品,不去影響他們的自由創作,畢竟,這是他們的創作,不是我們的。

留心孩子的塗鴉,看看他在哪個發展階段了,珍惜這個短暫的階段,因為成長只有一次,而且,他們成長得可快了! 可能還不直,逐漸地他們可以畫出一個圓。

保留一幅這樣的亂塗亂畫,這是關於孩子創作過程的記憶,它創造力本身一樣珍貴。這個階段,他們在紙上留下的是純粹的快樂!

妞現在就還處於這個階段,各種亂塗:

深深感到,選一款能擦乾淨、洗乾淨的畫筆太重要了

優酪乳手指畫就瞎抹,不過每次都玩得很開心。

2 第二階段:有控制地亂塗亂畫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塗鴉階段是“圓形”的出現。畫圓是一種令人愉快的、自然而然地機械運動,孩子們常常可以花上許多時間來創作這些圓圈,當然,中間也少不了搭配許多雜亂的線條。

孩子從第一階段完全無意識地亂塗,到第二階段有意識地控制線條並不需要很久。孩子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自己的動作和“畫紙”上的線條是有關聯的。隨著他們的逐漸探索(通過不斷地亂畫發現的),他們開始控制他們的動作,重複某些線條,這讓他們感到特別的快樂。這時他們開始會畫出朝著不同的方向的線條。不斷地探索,並伴隨著孩子手的協調能力越來越好,他們就開始畫出圓形,緊接著還會有和雜亂的線條一起出現的別的簡單形狀。

3 第三階段:想像力的加入讓畫畫更有趣了

每個階段間可能沒有明顯的界限,是相互交疊的,每個孩子的發展進度也很不一樣,除了自身能力的發育,跟家庭環境、受到的教育也有關係。

當孩子可以控制“畫紙”(可能畫在任何地方,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上的圖案了,他們就已經具備了學習書寫的初級能力了,比如他們可能能夠寫出歪歪扭扭的1,2,3,或者簡單的字母,簡單的漢字,比如一,二,大,小。這時候,隨著能力提升的還有他們的想像力。

孩子們常常會突然地,用線條、圓圈或者亂塗的形狀來代表他們熟知的東西,比如太陽,房子,彩虹,或者爸爸媽媽……任何東西。孩子可能會在畫畫前,先說出自己要畫什麼,或者指著自己的畫宣佈,“這是媽媽”,或者指著自己的某個作品說,“這是我的小狗”。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團黑線或者說和第一階段的亂塗亂畫差不多的雜亂的線條。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作品已經有“意義”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Quora上看到的一個關於幼兒塗鴉的分享(“你見過小孩畫的最奇怪的畫是什麼?”)。答主Daghan Korkmaz說,他5歲的侄兒在A4紙上畫滿黑線。他問侄兒畫了什麼?侄兒說,他畫了一群奔馬(此刻答主的腦門上一定是佈滿黑線)。答主又問,馬在哪裡呢?侄兒說,他們跑得太快了,揚起煙塵讓你看不見他們了。

所以,如果你看不懂孩子的畫,也許是你的腦洞不夠大……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階段,這是第一次他們在紙上畫出他們知道的東西。這並不是說他們失去了之前的純粹的快樂,他們還是孩子,仍然會亂塗亂畫的哦。但是當他們可以畫出一些他們自己能夠辨識的東西了,常常是帶著驕傲和好奇的。不斷地探索,並伴隨著孩子手的協調能力越來越好,他們就開始畫出圓形,緊接著還會有和雜亂的線條一起出現的別的簡單形狀。

還處於第一到第三階段的幼兒的塗鴉都是簡單的圖形或者線條組合,還沒有具體的形象,圖案本身是沒有象徵意義的。

到了差不多4、5歲的時候(有的孩子可能三歲就可以了),小朋友的藝術發展開始進入第四階段,開始能夠把圓圈和其他線條組合起來。這時他們的畫裡開始出現人臉,或者像人的形象,早期的象徵意義開始出現了。可以說,從這時起,孩子開始真正意義上地“畫畫”了。兒童藝術發展的後面三個發展階段,我們在下一篇文章裡再接著聊。

父母可以提供哪些幫助

對於大多數小朋友來說,亂塗亂畫本身已經充滿快樂,並不需要額外的獎賞,因此讓他們喜歡“畫畫”並不需要額外的激勵。父母能夠為她們的最好的幫助可能就是提供合適的材料,合適的場所來亂塗亂畫,如果可以加入他們那就更好啦!

在選擇合適的藝術材料時,最好是給他們容易掌握的畫畫的工具。對於幼兒來說,蠟筆,無毒的記號筆,圓珠筆,鉛筆都可以。另一方便,水彩畫顏料對幼兒來說就太難掌握了。如果用可以水洗的顏料,最好調得稠一些,太稀的話會流得到處都是。

顏色在幼兒的塗鴉中並沒有很重要。提供給孩子的顏色不要太多,可以每次選擇幾種色差較大的顏色,給孩子玩,通常畫在白紙上。

孩子可以在地上或者別的平面上畫。如果用顏料畫畫,可以給孩子鬃毛刷子,讓他們畫在有一定吸水性的紙上。

塗鴉時,和孩子聊點什麼?(怎麼鼓勵)

和剛剛學著塗鴉的小朋友聊天,簡單地描述他們的動作就好啦,不需要一直表揚他們。比如,注意到孩子的動作好快,手臂揮動地很大,就把他們的動作描述出來。

當孩子進入第二階段,可以有控制塗鴉了,這時你可以評價孩子的各種動作和畫出來的圖形。比如,畫了多少個圈,“這裡有很流暢的線條”。

當孩子進入了第三階段,開始告訴你他畫的是什麼了,你可以根據孩子告訴你他畫的東西來引起對話。比如,如果孩子說“這個是爸爸”,你可以問“爸爸高嗎?”,“爸爸在做什麼?”,“爸爸會把你舉起來嗎?”,“爸爸會帶你去哪裡玩?”……

如果孩子指著自己的畫說“我在跑步”,你可以說,“你喜歡在遊樂園跑步嗎?”,“你在哪裡跑呢?”……鼓勵孩子把他的想法、感受和經歷用語言描述出來。 這樣的對話,比簡單地表揚“哇,你畫得好棒”要有意義得多,可以幫助孩子對畫畫更加有熱情,也有助於他們在以後的創作中更加有想像力。


小舒說:

在教育問題上,“科學的”指導還是顯得太少了,因為孩子們是如此不同,我們的家庭環境也千差萬別。但是,我們每個父母都可以做的是,為孩子的每一次創作感到高興。我們可以鼓勵他們,也學著欣賞他們的作品。或許,或許,我們可以試著不要去給孩子下結論,應該如何,不應如何,有沒有天分,不去定義他的作品,不去影響他們的自由創作,畢竟,這是他們的創作,不是我們的。

留心孩子的塗鴉,看看他在哪個發展階段了,珍惜這個短暫的階段,因為成長只有一次,而且,他們成長得可快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