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太“聽話”警惕是聽力障礙

一直被街坊鄰里、親朋好友贊為“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現在卻因6歲還不會開口說話, 只能發出伊伊呀呀的單音, 愁壞了一家人。 近日, 易辰(化名)跟隨父母到武警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進行聽力檢查, 發現雙耳呈重度耳聾, 家長無法接受孩子不會說話的現實, 表示將要傾盡所有治療孩子的耳疾。

先天性後天性因素都可能導致聽不見

該院董玉禮教授介紹, 5、6歲不會開口說話到醫院檢查的孩子, 通常是因為聽不見, 無法學語繼而無法張口說話。 這種聽力問題, 除先天性因素外, 部分是後天形成, 如兒童鼻咽部問題,

Advertisiment
喝水、喝奶時被嗆、腺樣體肥大、鼻竇炎導致中耳炎引起聽力下降等;另外, 極少數地區家長因對藥物毒性瞭解不足, 誤給孩子用耳毒性藥物導致耳聾。 疾病的治療需要檢查明確病因後, 才能對應治療, 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恢復聽力。

新生兒聽力篩查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

新生兒聽力是否正常, 可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可早期發現耳聾進而早干預, 新生兒聽力篩查對預防和早期診斷小兒先天性非遺傳性聾很重要;對於2歲以下的幼兒, 抵抗力低下, 容易發生各種感染性疾病, 特別是呼吸道疾病, 家長在給孩子服用藥物時, 需認真閱讀說明書, 若是耳毒性藥物, 應儘量避免;必須用時,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而不能執意讓患兒服用;家長發現孩子耳聾通常在孩子出生後學語期,

Advertisiment
也就是1-3歲間, 家長觀察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行為、言語、表達能力的區別後, 發現小兒耳聾。 據瞭解, 家長發現孩子耳聾, 也是因為孩子反應遲鈍、聽語木然、開口咿呀不成句。

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聽障患兒的早期干預

易辰父親表示, 孩子從小都很聽話。 很少哭鬧, 知道父母忙的時候, 會靜靜坐一邊獨自玩帥。 一家人都很健康, 沒有聾啞的情況, 兒子怎麼會耳聾, 不會說話呢?

“稍等片刻, 待檢查結果出來, 看有什麼方式可治療。 ”董玉禮教授安慰道, “有的家長在知道孩子耳聾的情況後, 情緒很激動, 孩子雖然聽不見, 但是眼睛看得清,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對自己病情的認識,

Advertisiment
導致孩子一見到穿白大褂的情緒就異常激動, 大哭大鬧, 不願意配合檢查。 這樣無益于治療, 一方面家長對耳聾缺乏正確認識, 將消極的情緒帶給孩子;另一方面, 面子問題, 覺得有個耳聾的孩子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對孩子耳聾問題回避, 家長回避, 孩子懵懂, 鄰里誤傳……以訛傳訛, 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孩子。 ”

董玉禮教授建議, 家長放下心理負擔, 正視孩子殘障問題, 用積極的心態感染患兒, 擺脫恐慌和被動的羈絆, 對患兒實施早期干預, 成為聾兒康復的強勁力量。

從檢查結果看, 易辰屬於中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聾兒, 可通過配戴助聽器補償聽力, 通過康復訓練獲得、聽力言語康復。 “耳聾其實不是什麼不治之症,

Advertisiment
沒有想像中恐怖, 耳聾的性質不同, 有的可逆轉, 有的不可逆轉。 如傳導性耳聾可以通過手術改善甚至恢復聽力, 若因各種條件不能接受手術或手術治療無效者, 可配戴助聽器;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 可通過藥物治療、配戴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聽覺和言語訓練來恢復或部分恢復已喪失的聽力, 儘量保存並利用殘餘的聽力;混合性聾患者針對不同病因及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 ”董玉禮教授介紹。

當發現孩子已過學語期, 無法表達或表達不流暢時, 要做到“三早”--早發現、早矯治、早教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