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太宅了怎麼辦

孩子講述:太宅有原因

許多父母看到孩子宅都很無奈, 害怕孩子窩在家裡看電視久了, 小小年紀就成了近視眼;擔心孩子整天賴在沙發或凳子上, 缺少鍛煉和運動量, 成了肥胖的代言人;憂心足不出戶使孩子欠缺必要的人際交往, 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 變成一個“悶葫蘆”。 那孩子為什麼喜歡“宅”呢?

1、父母對“我”的忽視。

許多父母平時總是很忙, 沒時間照顧孩子, 每天早晨急急忙忙把孩子送到幼稚園, 晚上把孩子接回家就開始忙做飯、收拾家務、上網忙工作, 等等。 孩子想跟爸爸媽媽說會兒話,

Advertisiment
聊聊在幼稚園的事情, 爸爸媽媽也總是用電視敷衍道:“我正忙著呢, 你看動畫片去吧。 ”再不然就說:“那邊有零食, 你邊吃邊玩會兒遊戲吧。 ”父母總是沒空和孩子聊聊天, 時間一久, 孩子每天回到家, 就會慣性地看起了電視, 玩起了遊戲。 即使父母有時候來了興致想問問孩子幼稚園的情況, 孩子也會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 若是父母急了發脾氣, 孩子要不一句不吭, 要不就以大哭大鬧來進行反抗。

2、父母對“我”的榜樣作用。

不少父母自己就很“宅”, 不是窩在沙發裡看連續劇, 就是粘在電腦旁打網遊。 週末也不參加戶外活動, 朋友一吆喝立馬撲到牌桌前玩麻將、撲克。 撇在一旁無人管的孩子年齡小, 又不能自己外出找小朋友, 只有像爸爸媽媽那樣成天窩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

Advertisiment
翻翻小人書。 日子長了, 孩子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 既不願意外出, 也不願意與人溝通, 成了孤獨的“宅寶”。

3、“我”天生氣質的原因。

有些孩子天生內向, 不喜歡熱鬧的地方, 不喜歡與人交往, 喜歡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 看看自己喜愛的故事書或者畫畫表達自己情感的畫, 別的小朋友很難打開他的心扉。 很多爸爸媽媽看著孩子在家如此乖巧、聽話, 就不輕易打擾孩子的這種寧靜。 時間長了, 除了幼稚園, 孩子就只想呆在家裡,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這樣的孩子有很好的專注力, 但與人交往的能力會得不到培養和鍛煉。

4、大環境對“我”的影響。

目前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家裡通常只有一個小孩,

Advertisiment
常年習慣于與大人交流, 再加上較為自我, 往往居住在社區裡面, 許多小孩子也習慣互不往來, 這就導致孩子喜歡“宅”在家裡。

5、父母對“我”重智育輕體育。

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等觀念的影響, 從孩子上幼稚園開始, 就熱衷於給他們報各類興趣班, 這些興趣班多是繪畫、英語、鋼琴、奧數等坐著不動的活動。 孩子們上學後, 隨著學習任務加重, 運動時間更少了, “喜靜不喜動”漸漸成為一種習慣。

6、科技太發達的弊端。

隨著科技發展, 電子產品應用逐漸低齡化, 很多孩子過度依賴現代通訊方式, 習慣於上網聊天、發手機短信等方式交流, 面對面的直接交流相對減少。 這也容易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降低,

Advertisiment
產生孤獨感, 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爸媽可以這樣做:

現代“宅童”的產生, 與家長的管教理念息息相關, 許多家長認為, 孩子在家不到外面亂跑是好事, 保證了安全也省心, 其實這對於宅在家的孩子們並非好事。 “宅寶寶”們因為缺乏群體活動, 心理問題就十分值得關注, 這部分孩子一旦走出家這個小小的空間進入學校, 接觸陌生人、陌生環境就容易缺乏安全感、不會交往, 出現人際交流困難、行為退縮。 加上自我意識強、社會容忍度較差, 一旦回到學校, 有較強的紀律性, 孩子就容易出現逆反情緒。

那麼, 爸媽應該怎樣幫助家中的小“宅童”呢?

1、多陪陪孩子。

現在許多人的生活壓力很大, 為了生計, 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著,

Advertisiment
但是孩子不應成為成人忙碌的“犧牲品”。 即使家長們回家後還有許多事情要忙, 也要擠出時間關心一下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 滿足孩子表達和傾訴的需要。 電視、故事書和孩子的小娃娃是不能替代父母的關心和交流的。 媽媽可以找一個固定的聊天時間, 或者在帶孩子回家的路上, 主動和孩子聊聊他在幼稚園裡的情況和問題。 如果天氣好的話, 家長可以在晚飯後, 帶著孩子去戶外散步, 和孩子簡單說說自己的工作情況, 還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參與到談話中來。 這樣孩子的興趣點就會有擴展, 走出家門, 探索廣闊天地。

2、樹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很多家長都明白這個道理, 可落到生活的細節處, 依然有那麼多的家長不注重自身的行為。 孩子在父母的薰陶下,會不知不覺習得與他們類似的習慣, “宅爸宅媽”生個“宅寶”真是不足為奇。因此,“宅爸宅媽”要趕緊行動起來,約上朋友一起參加體育鍛煉,帶孩子一起去郊遊、野餐、散步、運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他們喜歡上戶外活動,而不是整天賴在家裡。

3、注重培養孩子的夥伴意識。

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講,父母如果任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是不明智的。父母發現家裡有乖得不太出聲的孩子,一定要加以注意。首先要多與幼稚園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多注重培養孩子的夥伴意識,如做遊戲時,讓他扮演一些重要的角色,體驗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創造機會與其他家長聯合搞一些親子遊戲,讓孩子參與進來,享受大家合作的樂趣。平時,在晚飯後,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帶著自己心愛的滑板和小朋友們進行比賽,或是把自己拿手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只要孩子在戶外和小朋友們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4、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興趣的大好時機。家長除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引導孩子發展多種喜好,比如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當一當社區的環保小衛士。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帶上他養成晨跑、游泳等良好的運動習慣。孩子的興趣廣泛了,自信心就會增強,性格也會逐漸開朗起來,自然不願成天賴在家裡了。

5、將活動變成習慣。

家長最好能將外出活動定成習慣,例如星期日是外出活動日,或者晚上七點鐘是外出散步時刻,這樣時間一到,孩子就習慣外出。

6、尊重孩子的選擇。

家人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當孩子不願意出去玩的情況下,不要強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這樣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玩的心情。

要改造“宅童”,首當其衝的是要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只有讓孩子走出去,多參與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才能從根本上消滅他們的健康隱患。(來源:99健康網 本文為99健康網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違者必究)

孩子在父母的薰陶下,會不知不覺習得與他們類似的習慣, “宅爸宅媽”生個“宅寶”真是不足為奇。因此,“宅爸宅媽”要趕緊行動起來,約上朋友一起參加體育鍛煉,帶孩子一起去郊遊、野餐、散步、運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他們喜歡上戶外活動,而不是整天賴在家裡。

3、注重培養孩子的夥伴意識。

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講,父母如果任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是不明智的。父母發現家裡有乖得不太出聲的孩子,一定要加以注意。首先要多與幼稚園老師進行溝通,讓老師多注重培養孩子的夥伴意識,如做遊戲時,讓他扮演一些重要的角色,體驗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創造機會與其他家長聯合搞一些親子遊戲,讓孩子參與進來,享受大家合作的樂趣。平時,在晚飯後,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帶著自己心愛的滑板和小朋友們進行比賽,或是把自己拿手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只要孩子在戶外和小朋友們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4、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幼兒階段是培養孩子興趣的大好時機。家長除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引導孩子發展多種喜好,比如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當一當社區的環保小衛士。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帶上他養成晨跑、游泳等良好的運動習慣。孩子的興趣廣泛了,自信心就會增強,性格也會逐漸開朗起來,自然不願成天賴在家裡了。

5、將活動變成習慣。

家長最好能將外出活動定成習慣,例如星期日是外出活動日,或者晚上七點鐘是外出散步時刻,這樣時間一到,孩子就習慣外出。

6、尊重孩子的選擇。

家人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當孩子不願意出去玩的情況下,不要強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這樣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玩的心情。

要改造“宅童”,首當其衝的是要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只有讓孩子走出去,多參與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才能從根本上消滅他們的健康隱患。(來源:99健康網 本文為99健康網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違者必究)

相關用戶問答
  • 4回答

    孩子太膽小怎麼辦?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孩子膽小可能是孩子受過什麼驚嚇吧。建議家長有意識的鍛煉孩子的膽量。比如,帶孩子坐一坐空中滑車等有刺激的活動,還可以帶孩子多看看大型動物的。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 [詳細答案]

  • 1回答

    真是擔心,孩子發燒了怎麼辦啊?

    發燒也是一種正常的反應,一般不會出現大腦燒壞的情況,但是時間很長的高燒,比如體溫長時間超過41℃,還是會對機體造成一定的損傷。發燒只是一種症狀,發燒時,要找到引起發燒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發... [詳細答案]

  • 3回答

    小孩子近視了怎麼辦呢?

    小孩出現視力問題,輕度和中度近視,可配以適度凹透鏡片矯正視力。關鍵是注意用眼衛生,目前對手術治療應採取慎重態度。因為小孩子在這個階段發育尚未完善,睫狀肌調節能力非常強,如果小孩子直接在眼鏡店不散瞳插... [詳細答案]

  • 2回答

    打孩子上癮了怎麼辦

    那如果實在很不聽話怎麼辦??我的辦法就是開始是打,後來是誇 [詳細答案]

  • 5回答

    孩子太粘人怎麼辦?

    適度依戀是寶寶發展正常的表現。 小孩在三四歲誰,對母親的依戀來源於安全需要。父母不可以用任何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使其沒有安全感。太粘人的寶寶可能是自信不夠,這時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可以設計分離的機會。...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