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太聽話不見得就是好事

進浩上小學二年級了, 很不聽話, 脾氣非常倔強, 他的父母很是擔心。 從早晨起床開始, 所有的事都要父母督促, 洗漱、吃飯……不對他大喊大叫他就不好好做任何一件事。 好不容易把他送去學校了, 上班以後的母親心裡又是內疚又是傷心。 下班回到家, 問他什麼事情或是指使他做什麼的時候, 他總是一副不合作的態度, 實在很難管教。 有時父母也會打他或者哄他, 可是如同對牛彈琴一樣。 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執拗呢?有時父母感覺他是存心的, 似乎是故意在找碴兒。 進浩的父母為此憂心忡忡。 夫妻兩人都在外工作,

Advertisiment
雖然沒時間好好照顧進浩, 可還是覺得孩子有些過分。 進浩的父母自認為對孩子一向很嚴格, 孩子為什麼會這麼不聽話呢, 他們覺得無法理解:“孩子明明聽懂大人說什麼了, 可為什麼就聽不進去呢?”每次和進浩說話都要磨破嘴皮子, 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 父母甚至開始懷疑孩子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 但是聽話也分為兩個方面:從積極的方面來說, 聽話意味著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良好, 彼此之間不存在任何障礙, 溝通順暢;從消極的方面來說, 聽話可能意味著孩子無法表達自我的意願, 只是表面順從父母, 看起來聽話而已, 甚至有時只是迫于父母的強壓, 不得不選擇聽話。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聽話屬於前者的話, 就要仔細想想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否存在順暢的溝通管道, 如果沒有或者很少的話, 溝通就不會順暢。 如果一條路沒有鋪好, 那麼走過去必然需要時間, 也有可能會走著走著因為前方突現的障礙而不得不停下。 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否存在已經鋪好的路呢?父母是否已經打好了可以讓孩子聽話的基礎呢?這樣的基礎絕不會憑空產生的。

現在我們都使用銀行卡取款。 孩子看在眼裡, 當媽媽說沒錢的時候, 孩子常會說“去銀行取錢不就行了嘛”。 面對這樣的孩子.媽媽們哭笑不得, 只得解釋給孩子聽, “銀行裡要有我們存的錢才能取出來的”。

可是, 身為父母, 有時會像孩子一樣, 認為只要有銀行卡就能去取錢,

Advertisiment
父母總想從孩子那裡取出或是得到什麼。 而實際上卻並沒有存儲過什麼。 只有給了孩子所需要的關懷和愛, 才可以對孩子的行動提出要求。 孩子並不是到了一定年齡, 就一定能夠做出符合年齡的舉動來。

孩子不聽話時, 有的父母會認為是孩子不怕自己的原因。 這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害怕的前提下, 才可能的。 可是父母不能讓孩子一輩子都怕自己吧?何況, 如果只有讓孩子怕自己時孩子才會聽話的話, 那麼孩子去了他不怕的地方, 似乎就永遠都不會聽話了。 這個問題與其說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問題, 不如說是缺乏使孩子聽話的某些因素。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順暢的話, 孩子自然就會聽話。

Advertisiment
而為了達到溝通順暢, 彼此之間的溝通橋樑是必需的。 同樣, 如果與孩子之間沒有溝通之橋的話, 希望終究不過是希望而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