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如何自己處理自己情緒

自知情緒後的管理

當然, 幼兒在開始時還無法將自己的情緒用認知和語言表達出來, 他們可以用的表達方式就是哭, 即用來告訴照顧者發生了什麼, 也調節了幼兒自己的內在。 隨著認知和其他生命部分的成長和發展, 這部分會越來越美妙, 同時孩子也會更加自知。

一個4歲的男孩把腳搭在一棵小樹上系鞋帶, 小樹晃動了起來, 一個小女孩跑過來憤怒地說:“難道你不知道樹是有生命的嗎?你在傷害他!”小男孩放下腳也憤怒地說:“我沒有傷害他的生命, 我只是傷害了他的健康!”說完便大哭起來。

Advertisiment

老師走了過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小男孩傷心地說:“我現在不想說, 我想到那邊待一會兒, 然後再說!”

小女孩點點頭, 和老師一起等待獨處的小男孩。 小男孩回來時, 已經釋放完了憤怒的情緒, 並找到了自己憤怒的原因, 完全平靜了下來。 小男孩獨處的時候, 小女孩也同時在做自己內在的工作。 於是無須老師說任何話。 他對小女孩說:“我是傷害了小樹, 但是你的態度傷害了我!”

小女孩回答說:“我太急了, 而且很生氣。 我應該對你好好說。 對不起!”小男孩說:“我原諒你了!” 然後小男孩走到樹前, 認認真真地對樹說:“對不起!”

這個過程就是坦然面對的過程。 孩子們先在自己的內在理清、過濾、和解;再去和當事人一致溝通, 然後釋然, 正確處理,

Advertisiment
最終達到和解。 這是維護每個人心理的界限, 是維護人與人關係的界限, 是維護其他生命的界限。 情緒不成熟時就容易像洪水一樣氾濫, 很快地吞沒自己, 也吞沒別人。 界限, 是理性的某一點的邊界, 而情緒成熟了, 才有理性可言。 情緒成熟, 或者生命內在的成熟, 就是我們把握了分寸, 在任何一點上不傷及別人, 也不傷及自己。 裡裡外外, 坦坦然然, 這就是我們通常稱為的“尊嚴”, 自己的尊嚴、他人的尊嚴和生命的尊嚴。 上升到精神的層面, 所有的生命, 包括人的、動物的、植物的生命都需要得到尊重。 尊重原有的生命特徵, 這就是法則。 自我的創造, 就是精神胚胎依靠發生在現實中的所有事件不斷地了悟、內化著真理、法則、尊重和愛,
Advertisiment
然後讓這些像水一樣流進孩子的身體中, 並將它們牢固地內化在孩子的每一個細胞中, 這就是成長, 這就是流淌的過程。

這是一位孩子家長的目睹經歷, 她感慨萬分地告訴了我們。 而我要說的是:這是孩子自己處理自己情緒的過程, 沒人教他這麼做。 無論生命多麼弱小, 只要不被強制性的馴化, 他們就會天然地領悟真理、法則和愛, 就像兔子會打洞尋找胡蘿蔔、松鼠會爬樹尋找堅果、蜜蜂會尋找花朵採集花蜜一樣。 人自身就需要, 需要愛、公平和尊重, 需要知道真相, 我們只要保證每個人的需要權利都是一樣的, 僅僅這一點就足夠了。 也就是這一點, 使我們擁有了像兔子會打洞那樣的天性。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規則和平等,

Advertisiment
“教育”只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關注和認同兒童的情緒以及各個部分。 而管理情緒和與人溝通的藝術是孩子自己通過自己發生的故事創造和發展出來的。

兒童在這種自由中成長, 這是解決有關內在心靈世界的界限和規則問題的方式。 不讓任何人到你的內在世界裡隨意殺戮或者行使暴力, 也不可以去他人的內在世界裡殺戮或行使暴力。 就像你的家, 由法律保護你的財產不受侵犯。 但內在心靈世界的糾紛, 必須依靠你自己在你的內在世界建立秩序, 依靠內在各部分的成熟, 依靠自我的誕生和成長。

這樣的成長, 可以使我們有幸躲過權力鬥爭, 讓我們成長為一種“新人”, 創造出人與人關係中的“新文明”,

Advertisiment
幫助我們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

兒童應該擁有自己面對和處理情緒的自由和空間。

我們如何處理那些不被別人理解或接納, 並且被理所當然地認定是負面的事情和情緒呢(情緒真有負面的嗎)?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呢?

我們都期望看到一個孩子成年後的狀態:他是否能不受情緒的困擾, 他因情緒而會發展出怎樣的情感, 又會得出怎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他是否能善待自己。

我和九九媽媽交談, 九九不斷地叫著媽媽, 媽媽生氣地轉頭說:“大人正在說話哪, 等一會兒!”九九氣哭了。 我和九九媽媽協商, 建議她先照顧孩子。 於是九九媽媽蹲下對九九說:“媽媽很愛你!但是, 媽媽有重要的事情要說, 你等媽媽一會兒好嗎?”九九停止了哭泣,說:“媽媽,我不生氣了。但是,我還是很傷心!”

我笑了起來。一個4歲多的小女孩可以把自己內在的情緒已經分辨得如此清晰而精准。

同樣是九九,成長到5歲時,她可以管理情緒了。一天吃晚飯時她說:“我今天還沒跟晴晴、悅悅玩夠呢!”九九爸爸立刻站起來,打開門,說:“去吧,那你去呀?”說了幾遍,九九委屈地說:“又不是現在。”然後接著說:“你也不用為這麼點事生這麼大氣呀。”她對別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都很清楚了。她自知自己的情緒,也沒有掉進父親的情緒中。

QQ的狀態就不同了,他不僅完成了情緒的剝離,而且讓情緒完全獨立了出來,同時他還能清楚地知道夥伴情緒的背後是什麼,所以QQ是自由的。

QQ(4歲5個月)微笑著走在前面,同同(4歲)跟在後面,他們一前一後進到校長辦公室,迎面是張校長。

QQ問:“成成來這兒了嗎?” 張校長說:“沒來。”說完看到QQ身後的同同兩眼哭得紅紅的,便問QQ:“同同怎麼了?” QQ平靜地說:“我不給她好吃的,她就傷心地哭了。” 張校長說:“你好好安慰她呀。” QQ說:“問題是她覺得我不應該這樣對待她。”QQ一直處在一種安靜和愉快的恒定狀態。同同的情緒似乎沒有影響他。

說完,QQ拉起同同的手,兩人手把手離開了。他也沒有因為同同的情緒而影響自己和同同的朋友關係。

這是一段成人和孩子從心態和認知上都全然平等的對話。孩子已經無須求助成人,他比成人更加知了事情背後的原因。

兒童時期,情緒狀態是判斷孩子是否正常成長的一個衡量尺度,甚至孩子身體的狀態,也可以通過觀察情緒的“好壞”來判斷。愉悅而平靜的恒定狀態,是保證兒童情緒成長和其他各部分成長的前提。情緒始終沮喪的孩子,他的各部分都有可能停留在原始的狀態,這也意味著他的生活、他的成長可能就是不幸的。成年後他會成為情緒的俘虜,被情緒掌控,這就容易發展為成人的道德問題。

當孩子不愉悅時說:“打死你。”你不會詫異。當成人憤怒時要“打死你”,就在接近違法的邊緣。情緒的原始狀態會使一個成人無常和衝破關係和社會的底線。當然它還要複雜很多。

國際上有些教育工作者專門調查孩子的情緒狀態,統計孩子一天會笑多少次。擁有愉快情緒的孩子,他的成長和發展也總是讓人愉快和放心的。

如果我們完全不知道我們內在的世界有如此豐富的情緒,我們可能根本就無法認識到它的價值。內在世界的情緒能推動和調解我們創造一個和諧而完整的人,為我們帶來內心的寧靜和幸福,帶來意識的激情,帶來良知和真正的道德,帶來對其他生命的瞭解和愛。

我們可以瞭解一隻青蛙的身體結構,但不可能知道它的身體感覺。青蛙能聽到什麼樣的聲音?看到什麼樣的光?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受傷是什麼感覺?我們無從知道。但我們可以借助情緒感覺到青蛙舒適時的歡快,還有面對恐懼時的逃生願望,以及死時的掙扎。這樣的情緒連結會使我們產生愛意,讓我們瞭解我們生物共同擁有的東西,瞭解我們和生命終將是一體的。

一個人如何和自己相處,在很大程度上不完全取決於頭腦與理性,因為理性只能分析和認識情緒,而如何對待自己的情緒,這有賴於情緒的成熟度。情緒成熟,人的發展才會正常。我們可以從許多傑出人物身上看到這一點。所以,一個人的完整和成熟更直接地來源於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的共同的成長和完善。自我調整的關鍵因素是內在自發地產生自我支持和自我關愛的情感(這就和情緒緊密相關了),而不是自我支持和自我關愛的認識。僅有認識是做不到的。

從父母的愛到自我的關愛,這個迴圈的完成,才是情緒成熟的標誌。成熟的人首先能清晰地把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剝離開,他清晰地知道“情緒是我的”、“我要為我的情緒負責”。負責指的是我要照顧我的情緒,清晰我的情緒,知道我情緒的來源,准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接下來再去看看那情緒背後站著什麼,然後我們請站在情緒背後的那個東西出來,和它在一起,把它轉化成支持我們生命的東西。這個過程才叫情緒的自我支持過程。

當我們可以站在痛苦後面愉快而微笑地看著我們的痛苦時,我們可能就成熟了。只要讓孩子在童年的時候經歷他應該經歷的情緒成長歷程,他就可以達到。

當我們的情緒到來時,她是我們的部分,我們可以看著她,和她相處,使她成為我們的動力、支持者、過渡者和昇華者,而不是迷惑者和侵害者。沉迷其中,或者壓抑、焦慮、自虐、沉淪,這都是源于沒有建立起情緒的內在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要珍視孩子所有的情緒的原因。

我們不是被我們的內在環境脅迫而做什麼,被脅迫意味著,情緒來了,我們就被情緒脅迫做了一些情緒過後就後悔的事。這也就如同外在出現某種環境,我們就被外在環境脅迫而去做一些事情一樣。

當兒童的成長流動起來,並逐漸形成自我時,兒童就可以由“自我”自主選擇,兒童就自主了。就像使用我們的身體一樣,我們不是被我們的身體所驅使,而是我選擇我是否要這樣,這時候我們就自由了。

一個5歲的女孩,這個晚上她幫助媽媽調整情緒。

晚上一回到家,九九媽媽就對九九爸爸和九九說:“今天我特別煩躁,最好讓我自己待會兒。”九九爸爸說:“可以吃晚餐嗎?”九九媽媽說:“好的。”

吃晚餐的時候,由於一句話不和,九九爸爸問:“你什麼意思!?”九九立即說:“爸爸,媽媽今天很煩躁,你不要說她了。”九九爸爸怔了一下說:“嗯,好吧,以後再談。”

吃完晚餐洗碗,九九跑過來問:“媽媽,你好了嗎?可以陪我玩兒了嗎?”九九媽媽說:“嗯,還不行。我特別難過,想哭卻哭不出來,不知為什麼?要是哭出來就好了。”九九說:“媽媽,你可以看一看弗洛格的故事,我去給你拿。”說完飛快地跑出去拿回了一本書,說:“這是《難過的弗洛格》。”然後給媽媽一字一句地念了起來:

弗洛格起床了,他覺得有一點難過……他很想哭,可不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這是關於情緒的來由的難題。大多數情緒怎樣來我們都不知道。

小熊見到弗洛格這個樣子,很為他擔心。小熊希望弗洛格開心一點。“笑一笑,弗洛格!”小熊說。“我笑不出來。”弗洛格說。“可昨天你笑了。”弗洛格今天笑不出來。開心不起來。只想自己呆著。小熊靜靜地離開了。老鼠過來了。“振作一點,弗洛格!”他說,“我不行。”“今天天氣多好啊!”老鼠說,“你沒生病吧?”“沒有。我沒病,就是提不起勁來。”“看我的!”老鼠說。說完他瘋瘋癲癲地跳起舞來。可是弗洛格笑不出來。老鼠又玩起了倒立……弗洛格還是沒反應。老鼠又學馬戲團小丑的樣子,用鼻子頂球。弗洛格連一點笑容都沒有。

看這些小動物,都知道先把情緒調整好最要緊。首先要的,是開心!

老鼠沒招了,不知道還能幹些什麼逗弗洛格開心。突然,他想到一個好辦法……他飛快地拿來了小提琴…… ……拉起一支好聽的曲子。沒想到,弗洛格竟然聽得哇哇大哭起來,哭得滿臉都是眼淚。老鼠拉得時間越長,弗洛格哭得越厲害。“弗洛格,你為什麼哭啊?”老鼠問。“因為……因為你拉得實在太好聽了!”弗洛格哭著說。 在這麼優美的琴聲中,他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了。聽他這麼一說,老鼠大笑起來。“哈哈!弗洛格,你真太可愛了!”弗洛格莫名其妙,傻傻地站在那兒…… 突然,弗洛格也笑了起來。一直笑啊,笑啊……笑著跟老鼠一起唱啊跳啊,再也不難過了。

可愛吧,朋友之間的安慰和歡笑可以調節情緒。

由於開心的話語帶來了開心的情緒,這種力量能抵消不開心。

鴨子聽見他們開心的笑聲,跑了過來。小豬也跑了過來。野兔也跑了過來。最後一個是小熊。他們翻滾在草地上,開心地尖叫著,大笑著。“哈哈!”弗洛格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我還從來沒有這樣笑過呢!”

一個小小的故事能調理情緒,這就是語言藝術的力量。一本好書更可以成為更複雜情緒的慰藉。

“親愛的弗洛格,”小熊說,“看到你又笑了,我真為你高興!可剛才你為什麼那麼不開心呢?”“我也不知道。”弗洛格回答說,“就是不開心。”

“天哪!”九九媽媽驚訝著,她不僅驚訝九九會認字(其中只有幾個字不會讀),還驚訝九九這麼清晰的知道該如何照顧她,這驚訝觸動了她。她對九九說:“九九,我太感動了,非常非常感謝你。我的煩躁原來有這麼多,現在只剩這麼多了。”九九問:“那你可以陪我玩了嗎?”九九媽媽想了想,說:“嗯,還不行,讓我再去聽一會兒音樂。”

音樂可以撫慰情緒、滋養心靈。音樂本身就是情緒,就是情緒的集合、情緒的昇華 ――情感,它可以把人的情緒匯入它引起的情緒流中。這實際是用快樂的情緒、精神的情緒替代或是轉化不快樂的情緒。轉化的越來越熟練,情緒的調整就會越來越成熟和快速。

《難過的弗洛格》讓孩子發現了自己的內在情緒,感覺到了發現所帶來的快樂情緒,也促使孩子自發自覺地去認字讀它。

“唉!”九九不明白地問:“媽媽,我要是心情不好了,一兩分鐘就好了。大人怎麼那麼長時間都不好呢?”

可能因為大人的情緒太大太多太深了,而且淤積已久。可能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天然流動的,有標無本,成人的情緒更多的是有標有本。治標更要治本,就是成人的難點。

九九明白這是媽媽的情緒,要由媽媽自己解決。

她有點失望地離開,自己畫畫去了。

過了一會兒,九九媽媽去找九九說:“對不起啊,因為媽媽心情不好,耽誤了和你玩兒的時間。”九九有些生氣,她不理媽媽。九九媽媽說:“我給你買了好吃的,我給你拿一塊,彌補一下,好不好?”九九立即高興了起來,還跑過去拿了一塊糖回應媽媽。

還沒有從生命中走出來、還依然在創造著自己的孩子,天然就是成人情緒的緩解和消除者。

九九在和媽媽一起面對情緒,這個孩子已經可以順利地管理起自己的情緒,並清楚別人的情緒,懂得如何關注、幫助父母了。

情緒是流動的,並在這種流動中得到調整,這就是情緒管理。我們或者可以通過更高的精神打造新情緒集。

現在人們開始研究如何調整、管理與治療情緒,用各種追根溯源的方法接納和梳理情緒,這種研究組織和研究活動大多很有文化根底,而且為數不少。這表明各個知識層的人都瞭解到了情緒的作用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情緒是生命的智慧!媽媽一起面對

如果你是你情緒的主人,你就擁有了兩樣能力,一是你清晰的抽身在外,不受他人情緒、自己情緒的控制;二是你自由的擁有你的情緒,就如同你擁有自己的身體一樣,它是你生命的動力、調解者、滋養者、支持者,是你同其他人產生連結的天使和使者。

你等媽媽一會兒好嗎?”九九停止了哭泣,說:“媽媽,我不生氣了。但是,我還是很傷心!”

我笑了起來。一個4歲多的小女孩可以把自己內在的情緒已經分辨得如此清晰而精准。

同樣是九九,成長到5歲時,她可以管理情緒了。一天吃晚飯時她說:“我今天還沒跟晴晴、悅悅玩夠呢!”九九爸爸立刻站起來,打開門,說:“去吧,那你去呀?”說了幾遍,九九委屈地說:“又不是現在。”然後接著說:“你也不用為這麼點事生這麼大氣呀。”她對別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都很清楚了。她自知自己的情緒,也沒有掉進父親的情緒中。

QQ的狀態就不同了,他不僅完成了情緒的剝離,而且讓情緒完全獨立了出來,同時他還能清楚地知道夥伴情緒的背後是什麼,所以QQ是自由的。

QQ(4歲5個月)微笑著走在前面,同同(4歲)跟在後面,他們一前一後進到校長辦公室,迎面是張校長。

QQ問:“成成來這兒了嗎?” 張校長說:“沒來。”說完看到QQ身後的同同兩眼哭得紅紅的,便問QQ:“同同怎麼了?” QQ平靜地說:“我不給她好吃的,她就傷心地哭了。” 張校長說:“你好好安慰她呀。” QQ說:“問題是她覺得我不應該這樣對待她。”QQ一直處在一種安靜和愉快的恒定狀態。同同的情緒似乎沒有影響他。

說完,QQ拉起同同的手,兩人手把手離開了。他也沒有因為同同的情緒而影響自己和同同的朋友關係。

這是一段成人和孩子從心態和認知上都全然平等的對話。孩子已經無須求助成人,他比成人更加知了事情背後的原因。

兒童時期,情緒狀態是判斷孩子是否正常成長的一個衡量尺度,甚至孩子身體的狀態,也可以通過觀察情緒的“好壞”來判斷。愉悅而平靜的恒定狀態,是保證兒童情緒成長和其他各部分成長的前提。情緒始終沮喪的孩子,他的各部分都有可能停留在原始的狀態,這也意味著他的生活、他的成長可能就是不幸的。成年後他會成為情緒的俘虜,被情緒掌控,這就容易發展為成人的道德問題。

當孩子不愉悅時說:“打死你。”你不會詫異。當成人憤怒時要“打死你”,就在接近違法的邊緣。情緒的原始狀態會使一個成人無常和衝破關係和社會的底線。當然它還要複雜很多。

國際上有些教育工作者專門調查孩子的情緒狀態,統計孩子一天會笑多少次。擁有愉快情緒的孩子,他的成長和發展也總是讓人愉快和放心的。

如果我們完全不知道我們內在的世界有如此豐富的情緒,我們可能根本就無法認識到它的價值。內在世界的情緒能推動和調解我們創造一個和諧而完整的人,為我們帶來內心的寧靜和幸福,帶來意識的激情,帶來良知和真正的道德,帶來對其他生命的瞭解和愛。

我們可以瞭解一隻青蛙的身體結構,但不可能知道它的身體感覺。青蛙能聽到什麼樣的聲音?看到什麼樣的光?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受傷是什麼感覺?我們無從知道。但我們可以借助情緒感覺到青蛙舒適時的歡快,還有面對恐懼時的逃生願望,以及死時的掙扎。這樣的情緒連結會使我們產生愛意,讓我們瞭解我們生物共同擁有的東西,瞭解我們和生命終將是一體的。

一個人如何和自己相處,在很大程度上不完全取決於頭腦與理性,因為理性只能分析和認識情緒,而如何對待自己的情緒,這有賴於情緒的成熟度。情緒成熟,人的發展才會正常。我們可以從許多傑出人物身上看到這一點。所以,一個人的完整和成熟更直接地來源於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的共同的成長和完善。自我調整的關鍵因素是內在自發地產生自我支持和自我關愛的情感(這就和情緒緊密相關了),而不是自我支持和自我關愛的認識。僅有認識是做不到的。

從父母的愛到自我的關愛,這個迴圈的完成,才是情緒成熟的標誌。成熟的人首先能清晰地把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剝離開,他清晰地知道“情緒是我的”、“我要為我的情緒負責”。負責指的是我要照顧我的情緒,清晰我的情緒,知道我情緒的來源,准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接下來再去看看那情緒背後站著什麼,然後我們請站在情緒背後的那個東西出來,和它在一起,把它轉化成支持我們生命的東西。這個過程才叫情緒的自我支持過程。

當我們可以站在痛苦後面愉快而微笑地看著我們的痛苦時,我們可能就成熟了。只要讓孩子在童年的時候經歷他應該經歷的情緒成長歷程,他就可以達到。

當我們的情緒到來時,她是我們的部分,我們可以看著她,和她相處,使她成為我們的動力、支持者、過渡者和昇華者,而不是迷惑者和侵害者。沉迷其中,或者壓抑、焦慮、自虐、沉淪,這都是源于沒有建立起情緒的內在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要珍視孩子所有的情緒的原因。

我們不是被我們的內在環境脅迫而做什麼,被脅迫意味著,情緒來了,我們就被情緒脅迫做了一些情緒過後就後悔的事。這也就如同外在出現某種環境,我們就被外在環境脅迫而去做一些事情一樣。

當兒童的成長流動起來,並逐漸形成自我時,兒童就可以由“自我”自主選擇,兒童就自主了。就像使用我們的身體一樣,我們不是被我們的身體所驅使,而是我選擇我是否要這樣,這時候我們就自由了。

一個5歲的女孩,這個晚上她幫助媽媽調整情緒。

晚上一回到家,九九媽媽就對九九爸爸和九九說:“今天我特別煩躁,最好讓我自己待會兒。”九九爸爸說:“可以吃晚餐嗎?”九九媽媽說:“好的。”

吃晚餐的時候,由於一句話不和,九九爸爸問:“你什麼意思!?”九九立即說:“爸爸,媽媽今天很煩躁,你不要說她了。”九九爸爸怔了一下說:“嗯,好吧,以後再談。”

吃完晚餐洗碗,九九跑過來問:“媽媽,你好了嗎?可以陪我玩兒了嗎?”九九媽媽說:“嗯,還不行。我特別難過,想哭卻哭不出來,不知為什麼?要是哭出來就好了。”九九說:“媽媽,你可以看一看弗洛格的故事,我去給你拿。”說完飛快地跑出去拿回了一本書,說:“這是《難過的弗洛格》。”然後給媽媽一字一句地念了起來:

弗洛格起床了,他覺得有一點難過……他很想哭,可不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這是關於情緒的來由的難題。大多數情緒怎樣來我們都不知道。

小熊見到弗洛格這個樣子,很為他擔心。小熊希望弗洛格開心一點。“笑一笑,弗洛格!”小熊說。“我笑不出來。”弗洛格說。“可昨天你笑了。”弗洛格今天笑不出來。開心不起來。只想自己呆著。小熊靜靜地離開了。老鼠過來了。“振作一點,弗洛格!”他說,“我不行。”“今天天氣多好啊!”老鼠說,“你沒生病吧?”“沒有。我沒病,就是提不起勁來。”“看我的!”老鼠說。說完他瘋瘋癲癲地跳起舞來。可是弗洛格笑不出來。老鼠又玩起了倒立……弗洛格還是沒反應。老鼠又學馬戲團小丑的樣子,用鼻子頂球。弗洛格連一點笑容都沒有。

看這些小動物,都知道先把情緒調整好最要緊。首先要的,是開心!

老鼠沒招了,不知道還能幹些什麼逗弗洛格開心。突然,他想到一個好辦法……他飛快地拿來了小提琴…… ……拉起一支好聽的曲子。沒想到,弗洛格竟然聽得哇哇大哭起來,哭得滿臉都是眼淚。老鼠拉得時間越長,弗洛格哭得越厲害。“弗洛格,你為什麼哭啊?”老鼠問。“因為……因為你拉得實在太好聽了!”弗洛格哭著說。 在這麼優美的琴聲中,他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了。聽他這麼一說,老鼠大笑起來。“哈哈!弗洛格,你真太可愛了!”弗洛格莫名其妙,傻傻地站在那兒…… 突然,弗洛格也笑了起來。一直笑啊,笑啊……笑著跟老鼠一起唱啊跳啊,再也不難過了。

可愛吧,朋友之間的安慰和歡笑可以調節情緒。

由於開心的話語帶來了開心的情緒,這種力量能抵消不開心。

鴨子聽見他們開心的笑聲,跑了過來。小豬也跑了過來。野兔也跑了過來。最後一個是小熊。他們翻滾在草地上,開心地尖叫著,大笑著。“哈哈!”弗洛格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我還從來沒有這樣笑過呢!”

一個小小的故事能調理情緒,這就是語言藝術的力量。一本好書更可以成為更複雜情緒的慰藉。

“親愛的弗洛格,”小熊說,“看到你又笑了,我真為你高興!可剛才你為什麼那麼不開心呢?”“我也不知道。”弗洛格回答說,“就是不開心。”

“天哪!”九九媽媽驚訝著,她不僅驚訝九九會認字(其中只有幾個字不會讀),還驚訝九九這麼清晰的知道該如何照顧她,這驚訝觸動了她。她對九九說:“九九,我太感動了,非常非常感謝你。我的煩躁原來有這麼多,現在只剩這麼多了。”九九問:“那你可以陪我玩了嗎?”九九媽媽想了想,說:“嗯,還不行,讓我再去聽一會兒音樂。”

音樂可以撫慰情緒、滋養心靈。音樂本身就是情緒,就是情緒的集合、情緒的昇華 ――情感,它可以把人的情緒匯入它引起的情緒流中。這實際是用快樂的情緒、精神的情緒替代或是轉化不快樂的情緒。轉化的越來越熟練,情緒的調整就會越來越成熟和快速。

《難過的弗洛格》讓孩子發現了自己的內在情緒,感覺到了發現所帶來的快樂情緒,也促使孩子自發自覺地去認字讀它。

“唉!”九九不明白地問:“媽媽,我要是心情不好了,一兩分鐘就好了。大人怎麼那麼長時間都不好呢?”

可能因為大人的情緒太大太多太深了,而且淤積已久。可能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天然流動的,有標無本,成人的情緒更多的是有標有本。治標更要治本,就是成人的難點。

九九明白這是媽媽的情緒,要由媽媽自己解決。

她有點失望地離開,自己畫畫去了。

過了一會兒,九九媽媽去找九九說:“對不起啊,因為媽媽心情不好,耽誤了和你玩兒的時間。”九九有些生氣,她不理媽媽。九九媽媽說:“我給你買了好吃的,我給你拿一塊,彌補一下,好不好?”九九立即高興了起來,還跑過去拿了一塊糖回應媽媽。

還沒有從生命中走出來、還依然在創造著自己的孩子,天然就是成人情緒的緩解和消除者。

九九在和媽媽一起面對情緒,這個孩子已經可以順利地管理起自己的情緒,並清楚別人的情緒,懂得如何關注、幫助父母了。

情緒是流動的,並在這種流動中得到調整,這就是情緒管理。我們或者可以通過更高的精神打造新情緒集。

現在人們開始研究如何調整、管理與治療情緒,用各種追根溯源的方法接納和梳理情緒,這種研究組織和研究活動大多很有文化根底,而且為數不少。這表明各個知識層的人都瞭解到了情緒的作用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情緒是生命的智慧!媽媽一起面對

如果你是你情緒的主人,你就擁有了兩樣能力,一是你清晰的抽身在外,不受他人情緒、自己情緒的控制;二是你自由的擁有你的情緒,就如同你擁有自己的身體一樣,它是你生命的動力、調解者、滋養者、支持者,是你同其他人產生連結的天使和使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