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嫌你嘮叨 “超限效應”知多少?

在家庭中, 媽媽們最愛扮演這種嘮叨的角色, 但媽媽有時也會很委屈, 自己所做、所說的這一切都是為孩子好, 不領情也就算了, 為什麼還說她討厭呢?下面媽媽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育兒知識中的“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 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 使人感動, 準備捐款。 過了10分鐘, 牧師還沒有講完, 他有些不耐煩了, 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 牧師還沒有講完, 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 馬克.吐溫由於氣憤, 不僅未捐錢,
Advertisiment
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 如, 當孩子犯錯時, 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 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 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 被“逼急”了, 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推薦閱讀:十喊九不應 孩子聽不進話怎麼辦? 
如果家長的教育方式一直令孩子反感, 那孩子肯定不會把家長當成朋友。 因此, 家長要想成為孩子的朋友, 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要瞭解孩子不喜歡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一位心理學家在一所小學裡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讓這所小學的孩子寫出他們最不喜歡的家長的行為。
Advertisiment
結果, 有80%的孩子都寫到了“嘮叨”這個詞。
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 應對孩子“犯一次錯, 只批評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評, 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 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這樣, 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 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