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學會道歉明辨是非得好開始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 加上本身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 所以很多時候都沒有正確意識到自己犯錯了。 爸媽通常都不會馬上責駡孩子, 所以很多孩子都不懂的道歉。

幼兒由於年齡的特性所致, 往往缺乏是非觀念, 自我控制能力不強, 經常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再加上責任意識不足, 通常在做錯事後不懂得如何道歉。 在家庭教育中, 讓孩子學會道歉是一門不可少的功課。 當孩子有錯誤的行為產生時, 父母需要在第一時間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以及勇於認錯, 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Advertisiment
並讓此習慣變成自然。

【美媽問問團】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行為

時長:4'1''

播放:13749

來源:騰訊視頻

【美媽問問團】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行為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孩子需要道歉嗎?

過去的孩子以“父母”為中心, 因此順從性較高, 只要父母叫孩子做的事, 孩子大部分會遵從。 但是, 時代不同了, 現在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比較有自主性, 順從性減低、責任感減弱、好奇感擴大、感恩心衰退, 而這些因素也造成孩子常犯一些錯誤行為, 例如:打人、咬人、搶玩具、撕書、亂扔玩具、隨便亂塗牆壁、亂畫桌子、每樣餅乾都咬一口就扔掉……等, 但是孩子卻不知道這些是不好的行為;相反地, 他會告訴你一籮筐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孩子犯了錯, 傷害了別人,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這麼小, 哪裡會道什麼歉, 實在要道歉, 也是家長代替。 ”由家長替孩子“認錯”, 有害無利。 其一, 家長認為這是疼愛孩子, 但實際上, 這種疼愛並不是真正的疼愛, 而是在袒護孩子的過錯, 孩子沒有從錯誤中獲得應有的教訓, 也難以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任。 其二, 由於“犯了錯誤反正又父母擔著”, 孩子可能會反復犯錯誤。 孩子傷害了別人, 就應該自己去道歉, 去承擔後果, 付出代價, 這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原諒, 也是從小建立責任感, 這對增強孩子的自律精神、謹慎言行, 以便將來順利融入社會生活,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不會道歉,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懂得是非觀念,

Advertisiment
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家長應耐心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了, 錯在哪裡, 需要如何做才正確。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道歉就顯得順理成章。 但孩子有可能因為害怕承擔後果而不敢承認錯誤, 家長應鼓勵孩子知錯就改, 給予孩子安全感, 避免對認錯產生畏懼感。

孩子不願意道歉的原因:

五六歲之前, 很少有孩子能夠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同情心是誠懇道歉的基礎, 但它是一項需要很多年才能慢慢發展完全的社會技能。 成長到七八歲的時候, 大多數孩子才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 理解自己的傷害性行為帶給他人的影響。

說“對不起”意味著承認自己做了壞事, 在3歲左右的孩子的意識中, 做壞事就意味著自己是一個壞小孩。

Advertisiment

兒童的“驕傲”和“自尊”。 兒童的小小驕傲與自尊比同情心發育地相對要早, 這也讓他不願意說“對不起”, 既使他真地覺得抱歉。 在他看來這是保留自己面子的一種方式。

父母的暴怒也可能使情況變得糟糕, 彼此僵持。 你的憤怒可能在他心裡激起同樣的憤怒反應。 你越是大吼大叫發脾氣, 他就越不願意說“對不起”。 甚至, 他還會採取很暴力的手段反抗你——氣急敗壞地踢人。 或者完全被你的暴怒嚇壞, 簡直不能夠道歉。

教孩子學會道歉

作為父母的我們, 應該向孩子傳達這樣一種觀念:能夠面對錯誤, 能夠向別人道歉是一種勇氣。 在兒童還沒有勇氣面對問題時, 等待他, 用愛的能量去呼喚他, 陪伴他一同去面對。

Advertisiment
那麼, 我們就幫助兒童明白了什麼是勇氣, 並一起蓄積了勇氣的能量。

1、讓孩子學會認錯

孩子沒有學會道歉, 可能是因為不懂得是非概念, 不知道生活中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為什麼是錯的, 更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改正錯誤。 因此, 父母切不可對孩子動輒責備, 應耐心地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了, 錯在哪裡。

認錯需要一定的勇氣。 孩子不敢認錯, 可能是害怕承擔後果, 父母應給孩子一種安全感,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 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 避免孩子產生畏懼感。

2、孩子犯錯要及時糾正

當孩子做錯事時, 父母應及時地給予教育並糾正, 讓孩子知道錯誤不是不可挽救的, 只要改好了, 就可以得到原諒。 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做錯事後,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這樣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後犯錯時就會總想找藉口推託。

對懂得道歉但又頻繁犯錯的孩子,父母不僅要注意孩子的言語道歉,更要關注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

因此,如何處理孩子所犯錯誤的方法,比孩子犯的錯誤更值得父母思考。

3、父母應學會向孩子認錯

傳統的家庭觀念認為父母向孩子道歉,會喪失自己的威嚴,所以,不少父母為了維護作為大人的面子,仍然堅持即使做錯了也不向孩子認錯。

研究顯示,父母向孩子認錯,不僅可以融洽家庭關係,並且可以用現身說法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錯的時候,認錯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父母向寶寶認錯,不僅不會因為認錯而喪失尊嚴,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尊敬。

假如我們能夠瞭解這些,孩子就可以借此感到關心、理解和尊重,讓孩子體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總之,道歉不是一句話的形式,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真正向別人表示歉意,並在以後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錯誤。

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做錯事後,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這樣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後犯錯時就會總想找藉口推託。

對懂得道歉但又頻繁犯錯的孩子,父母不僅要注意孩子的言語道歉,更要關注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

因此,如何處理孩子所犯錯誤的方法,比孩子犯的錯誤更值得父母思考。

3、父母應學會向孩子認錯

傳統的家庭觀念認為父母向孩子道歉,會喪失自己的威嚴,所以,不少父母為了維護作為大人的面子,仍然堅持即使做錯了也不向孩子認錯。

研究顯示,父母向孩子認錯,不僅可以融洽家庭關係,並且可以用現身說法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錯的時候,認錯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父母向寶寶認錯,不僅不會因為認錯而喪失尊嚴,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尊敬。

假如我們能夠瞭解這些,孩子就可以借此感到關心、理解和尊重,讓孩子體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總之,道歉不是一句話的形式,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真正向別人表示歉意,並在以後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錯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