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學習好,只有一個秘密…

那時候小派4歲, 媽媽是小學老師, 爸爸在外地, 沒人照顧小派送小派去幼稚園, 小學管理又遠沒有現在這樣嚴格, 小派媽媽靈機一動覺得不用送小派念幼稚園了, 直接放一年級教室後面多好啊, 提前學習還開發智力。

於是4歲的小派就光榮地成了全校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一年級學生, 個子最矮還坐最後一排(方便上課注意力實在撐不下去, 要爆炸的時候開門到操場玩)。 就這樣玩著學著混到期末, 成績居然還不賴, 但是期末考試的時候, 小派幼稚園小朋友的智商, 哦不, 情商就現原形了。

語文考試第一題是聽寫詞語,

Advertisiment
小派第一個詞語卡殼了不會寫。

別的同學卡殼, 會寫下一個, 不耽誤做下面的大題。

小派不, 小派什麼都不寫了, 會的也不寫, 小派這款專一的girl, 捧著腦袋一心一意想第一個, 不想出來決不寫別的。

所以考試結束的時候, 小派光榮地交了白卷, 還因為那麼專一也沒想出來, 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傷心地哇哇大哭。

老師知道小派心路歷程的時候笑瘋了, 跑去找小派媽媽:不行啊, 孩子年紀小智商情商都捉急, 不能揠苗助長, 讓娃留級吧。

就這樣, 小派光榮留級了, 念第二個一年級的時候老師還盯著我, 老師說:要是智商還不夠用, 就再留一級!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款道理, 讓孩子學習這件事情有節奏, 不能太快滴說。
Advertisiment
2

節奏太快不行, 反過來, 太慢也不行哦。

鄰居家孩子學鋼琴, 學了五年了, 都是那一首曲子, 一曲走天下啊。

為什麼?

因為鄰居家爸爸媽媽沒催促孩子, 沒著急, 僅有的幾次催促孩子學新曲子, 都被孩子賴掉了, 孩子是這樣說的:學新曲子多難啊, 先要左手熟練, 再右手熟練, 最後雙手配合, 最難的就是雙手配合, 媽媽我一配合就想撞牆。

連孩子鋼琴老師都說, 這樣慢騰騰下去, 孩子這一輩子, 就只會這一首了。

3 既然太快、太慢都不行, 孩子學習的時候, 怎麼才能知道節奏對不對呢?

小派多貼心, 早替爸爸媽媽們找到辦法啦。

無論孩子學的是什麼學科, 按照美國人Noel Tichy提出的學習理論衡量就行:

圖裡的3個區, 表示孩子學習的知識的等級:

Advertisiment

最裡面綠色的那一圈, 是“舒適區”。

是對孩子來說沒有學習難度, 或已經會了的知識。

——鄰居家孩子唯一會的那首曲子, 對孩子來說就屬於舒適區, 待在那兒多舒服啊, 接觸到的東西都是自己已經會了的, 在會了的知識上來份葛優躺, 一點也不為難自己呢。

最外面的一圈, 是“恐慌區”。

——這一圈是超出孩子能力範圍太多的事物或知識, 會讓孩子心理感到嚴重不適, 可能導致崩潰, 厭學, 以致放棄學習。

把4歲的小派放到一年級教室裡, 就是把小派放到智商和情商的恐慌區, 效果灰常不得了, 讓人傷心欲絕。

那次期末考試後, 小派真的很不願意上學, 很長時間除了吃飯對一切都提不起勁, 還好小派留級了, 謝天謝地。

而中間的一圈呢,

Advertisiment
就是對孩子來說, 節奏剛剛好的“學習區”啦。

——知識難度適合, 對孩子來說有一定挑戰性, 但挑戰性不太大, 沒有遠超孩子的能力水準以至於讓孩子想放棄。 孩子會有新鮮感, 有學到知識的成就感。

爸爸媽媽觀察孩子, 要是孩子每天學東西, 一點挑戰也沒有, 懶洋洋就能應付, 就是在舒適區。

要是孩子學東西的時候, 嘛都不會, 皺眉頭拽頭髮摳牆角, 那就是我們太心急, 把人家逼到恐慌區啦。

4 判斷出孩子處在哪個區域, 接下來要做的, 就是讓孩子, 啦啦啦啦, 一直處在學習區!

這對任何學科, 任何才藝都適用。 讓孩子一直處在學習區, 一段時間後, 孩子的“學習區”會慢慢變為“舒適區”, “舒適區”越變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區” 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

Advertisiment

這樣一來, 孩子就循序漸進, 學到越來越多的東西, 變得越來越優秀。

好啦, 就到這兒哇。

關於孩子學習, 爸爸媽媽不要太著急, 也不要一點不著急, 用學習理論衡量, 幫孩子掌握好節奏, 一起努力麼麼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