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學習繪畫,父母應該記住這8點

早期教育之父福綠貝爾曾經說過:“遊戲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動手製作和繪畫等‘造型遊戲’是孩子最好的遊戲。 ”然而, 現在很多孩子不僅疏遠了“造型遊戲”, 而且完全被捲入了知識灌輸型的應試教育體制中。

以下文字摘錄改編自日本鳥島昭美先生《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 鳥居昭美先生是日本現代兒童早期繪畫行為研究第一人,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 畫家。

現在, 幼兒階段的藝術體驗也被納入了學習課程之中。 許多父母和老師都認為, 藝術能力的培養將是一門提高幼兒競爭力的教育, 需要從娃娃抓起,

Advertisiment
從小開始一筆一劃地教。

鳥島昭美先生在談到現今的幼兒繪畫教育, 表示極大的擔憂。 希望家長們在幼兒的藝術教育的啟蒙階段, 能提前瞭解一些幼兒繪畫特點, 對幼兒階段的藝術教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以下八點, 是鳥島昭美先生在《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一書中也提出的一些父母常犯的幾個錯誤, 給爸爸媽媽們參考:

1、成人所感興趣和欣賞的畫和孩子的繪畫行為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因此, 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別和鑒賞孩子的畫是不恰當的。 孩子在畫畫時成人切勿在旁邊指指點點, 這樣會對孩子的繪畫造成干擾。

2、請記住無論是誰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 這種能力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非常自然地培養獲得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對成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是守護孩子的這種能力, 為他們創造繪畫活動的環境與氛圍。

3、教孩子繪畫的最好時期是6歲以後, 在此之前, 勿給孩子教授任何形狀、畫法、簡筆劃等實則是成人世界裡的畫, 因為這些都不是孩子的畫, 教給孩子畫這些, 孩子就不能畫出屬於自己的畫了。 同時, 過早的教孩子畫形象也會逐漸阻礙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意願自由表達的快樂以及由繪畫而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

4、對於孩子的繪畫是不能用好壞來評價的, 更不能用來做類似心理分析以試圖判斷孩子的性格, 這完全沒有意義。

孩子的塗鴉僅僅和哭笑一樣是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 一副孩子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畫,

Advertisiment
即使在技藝上還未成熟, 但通過這種自由的繪畫方式使得表達的願望得到了滿足並體驗到了愉悅, 這就是表達的快樂。

5、那麼如何與孩子進行繪畫方面的交流呢?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 而是用來“聽”的, 即孩子的畫是“聽”了才能明白的東西。 對於孩子來說, 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了, 被理解了, 他們才會有種表達的樂趣, 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

6、孩子的繪畫作品不是教出來的, 而是培養出來的, 等孩子過了六至九歲, 系統性地教授繪畫知識和技能才開始變的有意義。 而在此之前的以成人方式的教授行為都是揠苗助長的, 反而會毀掉孩子的天資。 每一個孩子在幼兒時期都是天生的畫家。

7、藝術的真正本質,

Advertisiment
就是以毀壞、弄髒已有形象為基礎的。 孩子本身對破壞性的活動非常喜歡(他們喜歡在牆壁上隨意亂畫、玩各種顏料和畫筆.....)因此請不要為了“乾淨”而剝奪了孩子寶貴的創作機會, (在牆壁上不允許, 可以引導他們在其他地方創作呀!)

8、孩子塗鴉之後, 有時會把自己的作品破壞掉, 如畫好的小車剪下來, 畫好的小人剪下來, 讓它們打鬥, 這其實是孩子在發展造型能力, 家長應該高興。

具體說來,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繪畫特點和指導方法:

一歲:以其說是繪本, 不如說是手的運動軌跡。 不要給孩子看形象, 也不要教孩子畫形象。 請讓孩子充分地塗鴉。

二歲:眼睛追隨手的運動, 開始試圖用語言解釋。 仍然不能讓孩子畫臉等形象。

Advertisiment
媽媽畫的形象給孩子看也不好。

三歲:從一開始就給畫賦予意義。 繪畫向作為人類的表現形式轉變的分界點。 仍然不能教孩子畫具體形象, 不要讓孩子畫人臉、車、人物之類的東西。 要聽孩子講用很多的圓圈和線條畫出來的內容。

四歲:終於可以畫出形象了。 開始憑印象畫畫的時期。 繪畫作品中除了有頭足人像, 還出現了頭體二足人像。 繪畫作品像商品目錄一樣, 各種事物無秩序排列。 欣賞孩子的繪畫作品時, 不要僅僅看孩子畫了些什麼形象, 更要認真聽聽孩子的講述。

五歲:並不是吧經歷過的事情按照自己看到的樣子畫出來, 而是把感興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認識畫出來。 開始給事物建立秩序, 並開始出現“基低線”。能夠把聽到的事情在頭腦裡形成印象並畫成畫。請家長不要說孩子畫的形象奇怪、可笑。仔細傾聽孩子畫中所表現的各種關係。

六歲:堅決地使用利用基低線建立事物秩序的方式。開始能夠做圖案遊戲,把事物做抽象化表達。絕對不要用畫得好、畫得不好來評價孩子的畫。

重視和孩子之間的談話,多問孩子畫裡畫的是誰?在哪裡?在幹什麼呢?

把有趣的生活經歷作為繪畫的主題讓孩子畫出來。

讀繪本給孩子聽,講民間傳說或自己記憶中的故事給孩子聽,時常讓孩子把故事畫出來。

七、八歲:基底線轉變為水平線或地平線。開始分別從正面、側面、背面三個角度畫人物肖像。孩子的畫逐漸變得讓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體會孩子的心情,仔細欣賞孩子的作品。

九歲:開始追求畫出眼睛見到的真實景象。當孩子對畫畫很著迷的時候,成人不要過於計較他的寫實能力。對孩子橫加干涉是沒用的,不如和孩子一起動手吧!

可以借家庭旅行的機會來一次親子寫生,或是和孩子一起做賀年卡,和孩子共同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結語不同年齡的孩子會畫出不同的畫,但請相信,孩子天生擁有繪畫能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不同的時期給予他們不同的鼓勵,呵護和傾聽,讓他們盡情享受在自己的繪畫創作之中。

並開始出現“基低線”。能夠把聽到的事情在頭腦裡形成印象並畫成畫。請家長不要說孩子畫的形象奇怪、可笑。仔細傾聽孩子畫中所表現的各種關係。

六歲:堅決地使用利用基低線建立事物秩序的方式。開始能夠做圖案遊戲,把事物做抽象化表達。絕對不要用畫得好、畫得不好來評價孩子的畫。

重視和孩子之間的談話,多問孩子畫裡畫的是誰?在哪裡?在幹什麼呢?

把有趣的生活經歷作為繪畫的主題讓孩子畫出來。

讀繪本給孩子聽,講民間傳說或自己記憶中的故事給孩子聽,時常讓孩子把故事畫出來。

七、八歲:基底線轉變為水平線或地平線。開始分別從正面、側面、背面三個角度畫人物肖像。孩子的畫逐漸變得讓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體會孩子的心情,仔細欣賞孩子的作品。

九歲:開始追求畫出眼睛見到的真實景象。當孩子對畫畫很著迷的時候,成人不要過於計較他的寫實能力。對孩子橫加干涉是沒用的,不如和孩子一起動手吧!

可以借家庭旅行的機會來一次親子寫生,或是和孩子一起做賀年卡,和孩子共同體驗親子活動的樂趣。結語不同年齡的孩子會畫出不同的畫,但請相信,孩子天生擁有繪畫能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不同的時期給予他們不同的鼓勵,呵護和傾聽,讓他們盡情享受在自己的繪畫創作之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