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學這個更聰明!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是父母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為什麼父母如此熱中于讓孩子學音樂呢?仔細探究, 原來, 最新研究指出, 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不在於將來成為演奏家或靠音樂吃飯, 而在增加孩子的智力發展!

這是誰

被譽為天才的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札特這股熱潮來自於“莫札特效應”, 主要論述是“聽古典樂會變聰明”, 概念源起則是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三位心理學家, 請來36名大學生當作實驗對象, 讓他們分成三組, 分別聽莫札特的雙鋼琴奏鳴曲K448第一樂章、輕音樂,
Advertisiment
以及什麼都不聽, 聽十分鐘之後, 立刻進行智力測驗。
結果, 聽莫札特這一組的學生, 在空間推理專案上的分數高過其他學生, 研究人員認為:“聽莫札特能讓人在史丹佛比奈智商量表測驗中, 多得8分”。 這項研究成果1993年在《自然》期刊上發表, 引發討論, 後來還有人以“莫札特效應”為名寫書。
? 各年齡層如何學音樂?

不是每個孩子都像莫札特一樣在8歲就能寫交響曲, 孩子在各年齡層學音樂應該有不同的目標和方法。 以下是美國南加大索頓(Thornton)音樂學院院長克提塔(Robert A. Cutietta)的建議:
▼3歲前
目標:讓幼兒體驗音樂、與音樂建立連結。
方式:聆聽音樂搭配簡單的動作, 玩音樂遊戲、抱著孩子搖擺或跳舞。
▼3~5歲
目標:不是學會樂器, 而是學習理解旋律概念、找出拍子、認識樂器。
Advertisiment

方式:可接觸稍微正式一些的音樂課程, 找相關音樂教室。
▼5~10歲
目標:不是學會演奏樂器, 而是進一步瞭解音樂。
方式:一些音樂課程, 鋼琴和小提琴是最熱門的樂器, 其他如吉他、烏克麗麗也是選項。
▼10歲以上
目標:增進彈奏樂器的能力。
方式:可學習較難較大的樂器, 如銅管樂器。
? 積極主動比賽

下面是小編找來的一段說明演奏音樂有助大腦發展的視頻。
根據Anita Collins在TED的演講當中, 藉由研究音樂家的大腦時發現了彈奏音樂的過程當中, 他們的大腦與音樂之間會產生許多正面的火花, 而當實際地彈奏樂器時, 這活動變得更像是大腦的全身鍛煉。
有興趣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看一下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