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寶寶害怕看醫生, 一進醫院或看到白大褂就開始哭。 打預防針或生病時, 媽媽不得不“押”著他, 弄得醫生護士也無可奈何。 一場“交戰”下來, 大人寶寶都苦不堪言。
寶寶究竟為什麼害怕去醫院呢?看病打針時, 媽媽該如何應對?聽聽經驗媽媽的說法吧! 寶寶為什麼害怕去醫院?
1、經驗引起的恐懼:恐懼是後天的經驗所致。 它是通過條件反射產生的, 所謂“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便是這個道理。 以前就醫時發生的不愉快經驗, 成為寶寶揮之不去的噩夢, 只要一想到要去看醫生, 就會很害怕。 因為醫生檢查時將硬硬的壓舌板直接放入寶寶的嘴巴裡,
Advertisiment
2、知覺引起的恐懼:通常,
寶寶與醫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打預防針。
每上一次醫院,
都得挨上一針,
寶寶當然會感到畏懼。
一位戴眼睛的護士給寶寶打過針,
也許日後寶寶一見到戴眼睛的生人就會害怕得大哭。
這是因為寶寶還小,
容易把具有同一外貌特點的人視為同一類人。
很多寶寶恐懼“白大褂”,
其實就是寶寶的知覺引起的恐懼心理。
3、同伴的傳染:一般寶寶看到醫生就會想到打針痛、藥很苦, 患有恐懼症的寶寶即使不在醫院, 也會憂心忡忡, 有些寶寶受到同伴恐懼情緒的感染,
Advertisiment
4、不合時宜的獎勵, 每次當寶寶打針哭鬧時, 媽媽們常用獎勵的方法去說服寶寶接受一種行為, 如“聽話, 不痛的, 別害怕, 打完針我們就去遊樂園”、“寶寶如果去打針, 我就給你買好玩的玩具!”等等, 其實這種獎勵會讓寶寶暫時興奮而忘記去醫院的恐懼, 但不論他如何興奮, 他高昂的情緒總會低沉下來, 但興奮過後可能無法回到原來的常態。 在這種情況下,
Advertisiment
5、錯誤的恐嚇和威脅。 每次遇到寶寶不願去醫院打針而哭鬧時, 許多媽媽們經常用“護士打針”來恐嚇、威脅寶寶, 如“你要再不乖, 媽媽就帶你去醫院, 請護士阿姨幫你打針”, 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寶寶害怕就醫的情結。 其實, 我們一句無心的話很可能就增加了寶寶對醫院的恐懼, 因為在他的認知“字典”裡, 醫院就等於懲罰, 受到恐嚇後寶寶自然就會產生害怕心理。
6、訓斥與批評。 每當寶寶在就醫害怕時, 許多媽媽喜歡斥責和批評, 如“膽小鬼, 不就打針嗎?有什麼好怕的?媽媽在這呢。 ”其實無論出於什麼理由,
Advertisiment
7、為寶寶挑選溫馨的醫院。 醫院裡陌生的環境、藥水味和針管是令寶寶產生恐懼與排斥心理的原因之一。 如果能提供一個歡樂、有趣又安全的兒童就醫環境, 使寶寶就醫時猶如在家般溫馨, 將減少懼怕感和身體的不舒服。 所以媽媽在選擇醫院的時候看看幼兒看病的地方是否有溫馨、可愛的卡通佈置, 是否有寶寶喜愛的節目電影片、玩具和遊戲等等,
Advertisiment
8、為寶寶挑選合適的醫生。
親切可愛的小兒科醫生,
讓寶寶覺得醫生就像是自己的叔叔阿姨一樣,
比較願意接受。
醫術和醫德是最重要的選項,
但跟醫生有良好的互動,
以及醫生掌握更多靈巧的看病技巧,
同樣是選擇的依據。
如有的醫生會先從寶寶比較不怕的聽診開始,
容易使寶寶大哭的眼、口、鼻子等檢查放在後面進行,
以溫柔而快速、準確的方式,
使寶寶相對不太難受;還有些有經驗的醫生會將壓舌板放在舌頭中段在帶出,
這樣就不會使寶寶想吐。
所有這些看病技巧,
都可以列為選擇醫生的參考。
9、分散寶寶注意力。我們可以在帶寶寶去看病的時候,帶上一個他喜歡的玩具,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接受檢查的時候,寶寶摟著熟悉的玩具會舒服一些。再比如一般的寶寶都比較怕打針,我們可以設法不讓寶寶看到打針的全過程,在護士給他打針的時候,同寶寶說話,給他講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
10、讓寶寶通過遊戲體驗做醫生。體驗一次做醫生的感覺有助於減輕寶寶對“白大褂”的恐懼,以玩遊戲的方式來減輕寶寶的恐懼感。如讓寶寶當一回兒科醫生,幫小熊打針,能降低她對醫護人員的恐懼感。平時可以和寶寶玩當醫生的遊戲,用聽診器和他玩,嘴巴張開,讓他熟悉這個過程。通過扮演小醫生,寶寶會從心理上減輕對醫生的排斥感,就醫過程相對容易些;父母還可以和孩子玩“醫生與病人”的遊戲,讓孩子從遊戲中瞭解醫生在做什麼、什麼樣的病必須看醫生等,從而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家長要“以身作則”。如果家長看醫生的時候,都小心害怕,對醫生採取“不合作態度”,那麼孩子也會像你一樣。媽媽要表現得鎮靜,絕不能顯出緊張焦慮的情緒,以免傳染給孩子。
其實,愛是寶寶最需要的。所有的孩子在生病時都會比平常挑剔和煩躁,因此媽媽需要有耐心。在候診時,讓寶寶靠在自己的身上,或將寶寶攬在懷中,增加寶寶的安全感,讓他感覺到有親人在自己的身邊。對於繈褓中的寶寶,媽媽要用手和胳膊托住寶寶的整個身體立起來一些,使他能夠看到周圍的環境。
9、分散寶寶注意力。我們可以在帶寶寶去看病的時候,帶上一個他喜歡的玩具,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接受檢查的時候,寶寶摟著熟悉的玩具會舒服一些。再比如一般的寶寶都比較怕打針,我們可以設法不讓寶寶看到打針的全過程,在護士給他打針的時候,同寶寶說話,給他講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
10、讓寶寶通過遊戲體驗做醫生。體驗一次做醫生的感覺有助於減輕寶寶對“白大褂”的恐懼,以玩遊戲的方式來減輕寶寶的恐懼感。如讓寶寶當一回兒科醫生,幫小熊打針,能降低她對醫護人員的恐懼感。平時可以和寶寶玩當醫生的遊戲,用聽診器和他玩,嘴巴張開,讓他熟悉這個過程。通過扮演小醫生,寶寶會從心理上減輕對醫生的排斥感,就醫過程相對容易些;父母還可以和孩子玩“醫生與病人”的遊戲,讓孩子從遊戲中瞭解醫生在做什麼、什麼樣的病必須看醫生等,從而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家長要“以身作則”。如果家長看醫生的時候,都小心害怕,對醫生採取“不合作態度”,那麼孩子也會像你一樣。媽媽要表現得鎮靜,絕不能顯出緊張焦慮的情緒,以免傳染給孩子。
其實,愛是寶寶最需要的。所有的孩子在生病時都會比平常挑剔和煩躁,因此媽媽需要有耐心。在候診時,讓寶寶靠在自己的身上,或將寶寶攬在懷中,增加寶寶的安全感,讓他感覺到有親人在自己的身邊。對於繈褓中的寶寶,媽媽要用手和胳膊托住寶寶的整個身體立起來一些,使他能夠看到周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