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害怕某些東西如何引導

瑭瑭現在兩歲零兩個月。 我一直以為瑭瑭是個勇敢的孩子, 他的安全感也建立得不錯, 小時候除了怕洗衣機以外幾乎沒怕過什麼東西。 對於他怕洗衣機, 我的理解是他怕那種轟隆隆的聲音, 所以有時他剛好撞上洗衣機在轉動, 自己說“怕”的時候, 我們也只是淡然處之, 沒有大談特談這東西如何不可怕, 但也不會說這東西可怕。 一般告訴他這是洗衣機工作時機器發出的聲音, 如果他還怕, 就抱出衛生間轉移一下注意力。

但這一個星期以來, 他突然有了很多怕的東西, 大多是在看書時。 第一次表現出來是看到《海洋世界》裡的螃蟹,

Advertisiment
這本書他已經看過若干遍了, 且真螃蟹都不知看過多少次了, 當時我還覺得奇怪。 開始以為他說著玩, 後來我每次翻到這一頁的時候, 他甚至連眼睛都閉上了, 我就只好跳著講了。

這一次偶然事件之後, 短短的一個星期之內, 他怕的東西越來越多:怕書上的小丑, 怕書上的姐姐畫成小丑的樣子, 怕書上的蟲子, 怕書上的蜥蜴……我們以前常看的書現在已經沒法講了。

我總結了一下, 凡是面目有點猙獰或不太討人喜歡的(往往也是大人害怕的)東西都會引起瑭瑭的害怕。 我也很奇怪人對事物的這種害怕到底是天生的, 還是成人外加給他的。 對於後者, 我反省了自己和家人的行為, 我們好像並沒有刻意地去強化對某個東西的害怕。

Advertisiment
幼稚園也問過了, 老師說也沒有嚇唬過他(但我也無法證實, 所以不太能肯定)。 那這種害怕會不會是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認為某些東西會傷害自己而導致的?如果是這樣, 這只是孩子在某一個階段的特徵, 會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進一步提高(當然這也需要家長的引導), 而逐漸消失呢, 還是會長期甚至一輩子都保留在孩子的性格當中呢?

作為過來人的各位媽媽, 你們的體會是什麼?怎麼來引導孩子度過這個階段而不使害怕某些東西成為他性格的一部分呢?

答 案例中的家長的分析是對的。 孩子在認知過程中, 有一段時間會探索某個詞和與詞相對應的事物,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恰巧探索到害怕這個詞, 就會去尋找與害怕相對應的事物, 當孩子指出某個事物自己是害怕的, 成人給予孩子的反應是肯定的, 孩子就會繼續探索害怕, 並做出與害怕相應的情緒反應。 到後來, 也可能是利用害怕作為形式與成人互動, 如孩子一說害怕, 成人就會抱起孩子並向孩子解釋一堆話。 這讓孩子發現, 他只要害怕了, 就會獲得成人特殊的關注;再如, 孩子只要害怕了, 成人就會走過去, 身體裡散發出不平常的關懷, 並將孩子攬在懷中, 這等於用身體告訴孩子可害怕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 會使孩子重複探索害怕。 所以在案例中當孩子對害怕的感覺被喚醒, 並不斷出現探索害怕的行為時,
Advertisiment
成人就應該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 案例中的家長似乎沒有強化孩子的害怕, 但是從提的問題中卻發現家長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害怕有擔心。 當孩子害怕時, 家長難免會表現出不同尋常的關懷, 也會強化孩子對害怕的探索。 不過這的確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 隨著智力的發展, 孩子這一時期會過去。

溫馨提醒

多給孩子準備一些工作材料, 儘量讓孩子利用真實的物體去進行探索和遊戲。 在這段時間, 不必給孩子講太多的故事和看太多的圖畫。

兩歲左右的孩子是想像力突發時期, 會將很多自己無法解釋的東西想像成可怕的東西。 這一階段還有一個特徵, 就是他們會成為好演員, 在扮演一種角色或假設一種情景時,

Advertisiment
他們會真實體驗那種情緒, 並做得像真的一樣。 所以家長有時候也需要判斷一下孩子是真的害怕, 還是在扮演害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