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下面的資料吧。
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僅有370克, 到3歲左右, 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 往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 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進行了一項別樹一幟的試驗觀察。 經過對1000名3歲幼兒研究表明, 這些3歲左右孩子的言行都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
所以在孩子3歲左右的發育過程當中, 出外幼稚園、在家靠爸媽的教導。 爸媽們需要知道如何教導孩子, 要捉住孩子3歲左右這一黃金期, 這樣才能讓孩子贏在起點贏到未來。 教育孩子,
Advertisiment
2 那作為孩子們的爸媽如何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予説明呢?
孩子們請不要害羞:
很多爸媽表示孩子都有害羞的時候, 當在家時, 孩子非常活躍、能唱能跳, 可一旦來了生人, 孩子就似乎變的很是含蓄。 事實上, 害羞的孩子也只是看到陌生不熟悉的人才會這樣表現的。
遇到孩子這樣爸媽們平時就應該教導孩子平易近人, 不會有特殊光圈, 孩子與孩子也沒什麼不同。
孩子要有正確的發洩方式:
也有很多爸媽發現三歲左右的孩子經常發脾氣, 孩子不肯做某件事情時,
Advertisiment
如何正確的讓孩子更正呢?
誰都會生氣, 但是會調節情感的才能成為強的人, 我們可以教孩子用健康地辦法表白出情感。 哭鬧、等都是壞情感的表現形式, 這時不健康的做法。 這樣來說, 你要清楚地給孩子轉達一個資訊:發脾氣可以, 但是要用健康的發洩方法, 可以試試通過打枕頭、溝通、畫畫還能夠把不高興的事情描繪出來, 扔到情感垃圾箱, 這才是健康的發洩方式。
Advertisiment
孩子要自信:
不夠自信的孩子, 一些小小的事情就能讓孩子感到喪氣。 所以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質。 從成長生理學的概念看, 3到6歲是掩護兒童自信心的重要時期, 自信心更大的孩子對小時候乃至成年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自信心是從閱歷中獲得的。 在力不從心的情況下, 爸媽應當教導孩子是否能做到的事情。 爸媽應多去表彰孩子的努力過的精神, 而不是當下的某個小成果。 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 爸媽看重的是他們本身盡力的過程, 因為經歷過程的能力以後能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