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腹瀉 家長要重視

如果寶寶經常腹瀉, 家長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原因在於, 經常腹瀉會使寶寶無法吸收到充足的營養, 便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那麼寶寶經常性的腹瀉是有什麼導致的呢?這時我們應考慮是由脾虛引起得, 生活中需要幫助寶寶健脾。

脾胃是首個經受壓力與考驗的系統, 因而也是首個要鞏固的系統, 只有脾胃健康了, 其他系統才會有足夠的供給。 雖然寶寶容易脾虛, 但並非所有的寶寶都真的脾虛, 寶寶的脾胃絕對都先天稚嫩, 而很多寶寶的脾虛是由於後天餵養不當導致的, 加之沒有得到恰當的治療,

Advertisiment
便加劇了脾虛。

脾虛引起的腹瀉可分為以下兩種:

1、脾虛瀉

脾虛瀉表現為:寶寶吃完就瀉, 時輕時重, 大便稀、顏色淡而不臭, 面色黃且無光澤, 身體消瘦, 看上去十分疲倦。

2、脾腎陽虛瀉

脾腎陽虛瀉表現為:寶寶長期腹瀉不止, 大便呈稀水樣, 便中可見未消化的食物, 面色蒼白, 四肢濕冷, 睡覺時眼睛半睜半閉, 看上去無精打彩。

針對脾虛的寶寶, 如何們應怎樣為其調養呢?調理脾胃並非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足夠的耐心, 細調慢養, 下面為大家介紹8個調養方法:

1、寶寶6個月左右時添加輔食

一般添加輔食時, 脾胃虛弱的寶寶要晚于正常孩子半個月左右, 應該先添加米湯和米粥, 再添加米粉, 然後再添加蛋黃和其它食物。 切記水果不要早加,

Advertisiment
腹瀉的寶寶更應該少添加果泥、果汁等。

2、食粥養脾胃

脾胃虛弱的孩子, 需先加以調養, 經常給他們吃一些山藥、大米、小米、大棗、蓮子、胡蘿蔔等, 可以選取以上二三樣食材煮粥。 其中, 山藥為十分利於健脾、而且可以長期吃。 當脾胃調養好了, 營養自然就容易吸收了。 倘若只是一味的給孩子補各種高營養的肉食, 不僅無法吸收, 反而會讓孩子厭食。

3、不要追著喂

脾胃虛弱的寶寶不要喂太多食物, 他們不吃時也不要追著去喂, 能吃多少算多少, 以防止其傷食, 同時應注意要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

4、不吃冷食

由於生冷的食物會損害脾胃, 所以, 不要給寶寶喝冷飲, 吃雪糕、冰棒等, 而應該給他吃與體溫接近的溫熱食物。

Advertisiment

5、不要亂補

通常情況下, 身體發育完好、無疾病的孩子無需用藥物進補。 而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容易腹瀉、消化道功能差的孩子, 應先讓醫生瞭解寶寶的體質之後再開始進補。 此外, 體弱的幼兒最好使用清膏進補。 補藥不能過於滋膩, 否則會很難消化和吸收。

6、多運動

因為增加寶寶的活動量能夠促進食欲, 而且可以促進脾胃功能。 所以, 只要天氣好, 家長就應每天帶寶寶到戶外活動2個小左右。

7、外用臍療

脾虛的寶寶經常會腹瀉, 這種情況引起的腹瀉無需過多的口服藥物干預, 家長們可以通過外用含有丁香與肉桂成分的丁桂兒臍貼來為其調理。 丁桂兒臍貼裡所含的中藥成分具有健脾溫中的功能, 一般脾虛的寶寶, 一次貼一帖便能夠起到健脾的效果。

Advertisiment
倘若寶寶是因為著涼或吃壞東西引發的腹瀉, 可一天一貼, 連續使用3天左右, 會有較為明顯的療效。

8、捏脊療法

對於脾胃虛弱的寶寶, 捏脊療法特別合適。 捏脊時, 主要把手法作用在寶寶後背的脊柱和兩側。 因為脊柱屬於中醫督脈, 主一身之陽, 所以捏脊能夠調理陰陽, 健脾補腎。 操作時, 家長應用雙手食指輕抵寶寶脊柱下方的長強穴, 然後向上推至脊柱頸部的大椎穴。 于此同時雙手拇指應交替在其脊柱上做按、捏、撚等動作, 一共捏六遍。 在進行第五遍的時候, 應在脾俞、胃俞和膈俞做捏提手法。 六遍結束之後, 以雙手拇指在寶寶的腎俞穴輕輕抹十下即可。

各位家長們, 若孩子經常腹瀉, 你們可要加以重視了,

Advertisiment
若是脾虛引起的話, 可按照以上方法幫孩子調理脾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