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心理焦慮症怎麼辦

如今, 焦慮症、孤獨症等各種心理疾病發病年齡越來越趨向於低齡化, 我們身邊不乏有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情緒經常失控, 生活中常伴隨驚恐, 心悸, 煩躁等負面情緒。 有些孩子在一個人獨處時會表現得歇斯底里, 到了入學年齡表現出對學校的恐懼, 甚至厭學翹課, 父母著急卻又束手無策。

兒童焦慮症是一種較常見的情緒障礙。 它是兒童時期無指向發生的莫名恐懼與不安, 患兒對外界細微的變化表現得過於敏感多疑, 煩躁不安。 這類疾病主要與心理社會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 這類兒童往往性格內向,

Advertisiment
感情脆弱, 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

根據發病的形式, 兒童焦慮症可分為以下幾種:

環境性焦慮

有些家庭成員長期不和的家庭, 長輩把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加注在孩子身上肆意辱駡或者把孩子當成傾訴對象, 長此下去, 孩子容易變得焦慮脆弱, 不愛與外界接觸。

境遇性焦慮

當自己身處的環境突遭變故, 如父母突然離異, 發生意外事故, 災害等, 兒童心理承受不住, 會產生焦躁的情緒, 並伴隨噁心幹嘔, 失眠多夢, 大小便失禁, 腹瀉等一系列生理放映, 但這類兒童的症狀往往隨著時間的過去會自然消失。

素質性焦慮

這類兒童的神經系統往往功能紊亂, 對外界環境的變化適應能力比同齡正常孩子弱。 有的則是父母本身就是焦慮症患者,

Advertisiment
焦慮可遷延不愈, 對孩子造成惡性循環。

分離性焦慮

當與親屬特別是與母親分離時, 孩子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情緒, 這種焦慮更易發生的獨生的孩子身上, 當父母有事外出時, 孩子既擔心父母, 又害怕獨自呆在家中, 心煩意亂, 無心學習。

期待性焦慮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孩子難以達到設定的目標, 害怕受到父母的指責而整日提心吊膽。 這類孩子往往缺乏自信, 另一方面, 有些學校盲目追求升學率而罔顧兒童心理健康, 給學生太多學習壓力, 使得孩子整日處於高壓狀態, 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患焦慮症的兒童對學習缺乏信心, 心理素質薄弱, 常表現出膽怯, 做事優柔寡斷, 缺乏自我判斷能力, 有明顯的社交和適應障礙。

Advertisiment
長期這樣, 患兒可能形成抑鬱陰沉、自卑感強等人格特徵。 因此, 我們應重視兒童的心理問題, 及時矯正。

首先, 應為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父母在生活應該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 盡力營造一份和睦的家庭氣氛。 在輕鬆愉快的家庭環境中, 患兒可減少焦慮的情緒, 性情更加平和溫順。

其次, 應改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 父母和教師應端正教育態度, 不可一味趕進度讓孩子承擔太多精神壓力, 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水準, 遵循“量力而行”的適度原則, 提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 多鼓勵孩子, 這樣, 患兒就可以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增強自信心。

總結:生活中太多的壓力不應該讓孩子來承受,

Advertisiment
應當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溫馨的環境平日應多鼓勵孩子, 及時發現孩子細微的心理變化, 對於患兒, 家長要更多一份愛心, 以心理支持為主, 藥物輔導為輔。 幫助孩子擺脫負面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