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從倒數第三名到前三名,這位媽媽做了這5件事!

考試考砸了是很多孩子都有過的經歷, 有的孩子很快就振作起來了, 然而有的卻陷入惡性循環, 從此一蹶不振。 其實, 這與家長的態度和引導有很大的關係。

今天做分享的家長叫楊柳軒軒, 是一名初中女生的家長, 也是新浪育兒博客10大優秀博主。 當女兒考砸後, 她是這樣教孩子逆襲的。

常有朋友問, “你這麼懂兒童教育, 這麼用心, 你的孩子一定很優秀。 ”我常常謙虛地說, “還可以, 不算太差。 ”

小學階段, 女兒還算給她老媽面子, 雖不是神童, 但還是讓人很省心, 成績一直保持在班上前10名。

閨蜜提醒道:“世上有兩樣東西永遠說不清,

Advertisiment
那就是孩子和老公, 沒到最後誰也不知道會是怎麼樣?對於孩子, 你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

閨蜜的話倒一語中的。 小學畢業, 女兒順利進入某中學重點班上學。

我們雖然知道重點班的競爭很大, 作好了思想準備, 但孩子的期中考試成績還是讓我們大跌眼鏡。 太慘烈了, 孩子總排名班上倒數, 連最拿手的語文竟然也排到倒數第三。

當我從孩子的班級微信群裡得知這一消息時, 瞬間懵了。 在反復核對女兒的名字和成績後, 我的淚水開始忍不住往下流。

我在內心哀歎:“太沒面子了, 我的孩子一直是個優秀的學生, 我也一直自詡是個用心的媽媽。 可是, 這次她居然考得這麼差。 ”孩子的成績, 如一記重重的耳光甩得我頭腦發麻。

Advertisiment

當淚水滴在手機, 模糊了那張排名表時, 我慢慢清醒了。 作為媽媽, 我都如此傷心, 何況是好強的女兒呢?我要振作起來, 與女兒一起成長, 一起面對這次挫折。

後來, 我做了以下五件事情。 到了期末考試時, 孩子的語文成績已經從全班倒數第三名, 一躍進入前三名。 雖然她的成績仍然不是很穩定, 但她已經從那次失敗中站起來了。

1、接納孩子, 改變不合理的認知

那天當我看到孩子的成績時, 正值週五下班。 我在車上放起了輕音樂, 試著給自己療傷, 我是這麼分析的:

(1)絕對化要求。 在過去, 我常對自己說要接納孩子是一個普通孩子的事實, 但我從心底一直認為她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她的成績絕對不會很差。

Advertisiment
我利用“反黃金法則”的反轉句, 憑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能是差生?班上50來個學生, 總有一些孩子是倒數, 憑什麼我的孩子就該每次都名列前茅?這樣, 我第一次真正接納了孩子。

(2)過分概括化。 當孩子考倒數時, 我馬上否認孩子, 他是不是太笨了。 甚至否認自己, 過去的努力都白費了, 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 我發現我存在過分概括化的傾向, 孩子的成績只是暫時性的, 失敗也是暫時性的, 不能因一次而否認全部。

(3)糟糕至極。 當我一看到孩子的成績時, 我馬上想到的是糟了, 這個成績肯定上不了好高中, 考不上好大學, 以後找不到工作成為”啃老族“怎麼辦?我把情況越想越糟, 越想越揪心。

但當我接納了孩子也可能是差生, 這次成績只是暫時的,

Advertisiment
頓時就豁然開朗了。

我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甚至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哪怕我的女兒從此淪為差生, 我也會陪著她一起去面對。 作為孩子, 她已經承受了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壓力。 若家長再去責備她, 她就太可憐了。

2、陪孩子瘋玩, 釋放情緒

當我調整好情緒回到家時, 孩子坐在書桌前, 怯生生地叫我, 眼睛紅紅的。 我擁抱了孩子, 對他說:”媽媽都知道了, 你很傷心, 我也很難過, 你想哭就哭吧。 “孩子的淚水像斷線的珠子直往下掉, 身體不斷地顫抖著。 她是多麼無助, 這也是她第一次面對這麼大的挫折。 她又是多麼恐懼, 害怕父母失望, 擔心父母的責駡。

孩子哭過以後, 身體放鬆了, 情緒仍是很低落, 我與先生都沒提她的成績。

Advertisiment
飯後, 我提議, “走, 我們去電玩城打遊戲, 好好放鬆一下, 讓不快像閃電一樣過去。 ”先生和女兒馬上贊成。

女兒在瘋玩遊戲後, 情緒得到了釋放, 陰沉的臉再次綻放了笑顏。 看著女兒甜甜的笑容, 我在想哪怕我的女兒從此就是一個差生, 她也要成為一個快樂的差生。

3、開家庭會議, 幫女兒查找原因

在週六晚上的家庭例會中, 我們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一起分析這次考試失敗的原因。

以語文考試為例:

(1)外部原因。 女兒是第一次用2B鉛筆填圖卡, 因為追求完美, 總擔心圖重或圖輕, 所以占時太多。

(2)考試掉以輕心, 作文審題不准, 因偏題扣分嚴重。

(3)語文的文言文和閱讀理解題審題不清, 答題技巧不符合中學老師的要求, 平時積累欠缺。

我們一起幫助女兒找出失誤原因,並針對每一項找出具體的解決措施,然後要求女兒針對自己的薄弱項進行專門訓練,一項項攻克。

最關鍵的是,我想讓女兒明白:第一,這次成績只是暫時的,她以前是個優秀的學生,因此具備成為優秀的潛力。只要努力,她一定可以再次站起來。第二,恭喜她,她現在正與一群優秀的學生在一起。

4、與每位科任老師溝通,爭取老師的幫助

第二周,我去學校與孩子的每位科任老師溝通。這麼做,一方面是想通過老師找到孩子這次考差的癥結所在,聽聽老師的建議。另一方面,這可以給老師一個資訊,家長很關心孩子的成長,這樣他們自然會對孩子多關注一些。

每位科任老師一見到我,就說對女兒這次的考試成績,他們也感到很震驚。以女兒平時的表現和測驗,她的成績不應該這麼差。這讓我安心了很多。

與老師溝通後,我對女兒傳遞了兩個資訊。第一,每位老師都對她有很高的期望,英語老師認為她的成績應該是140分以上,語文老師認為她應該是班上前10名。第二,老師也針對她的弱項提出了建議,比如英語老師要求她大量背誦課文並且默寫下來。

女兒聽後信心大增,說:“原來我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是這麼好的,我定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

5積極參與女兒的班級活動,樹立榜樣

期中考試後,女兒班主任想請一位家長到學校給孩子講課,以家長的勵志故事去激發孩子的鬥志,啟發孩子。我知道後,馬上報名。

先生知道我報名後說,“女兒這次考得那麼差,你還去給孩子講課,佩服你的勇氣。”

我說:“正因為這樣,我才更要去,我要給女兒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

感謝女兒班主任,最後,在已報名的幾個家長中,她選中了我——這個孩子考倒數第三名的家長去做分享。

那幾天,我利用下班時間,精心地準備了PPT,準備素材,用我那並不標準的普通話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求學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我以家長的角度講故事,講親身經歷,激勵孩子:失敗並不可怕。挫折只是暫時的,只要有信心,只要努力,一定會迎來燦爛的一天。

在臺上做分享的時候,我看到女兒舒展的眉頭與她會心的微笑,我也高興地笑了。我也許是個自私的媽媽,這堂課其實是我專程為女兒準備的,當然班上其他同學也有收穫。

期未考試時,女兒的語文成績一躍成了第三名,驚喜來得太快了。雖然我知道,在重點班裡,女兒班上誰考第一名都很正常,這個排名是不穩定的。但是孩子的進步依然讓我們很高興,她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最後,我想說,在如此不確定的時代,沒有任何父母、老師或者育兒專家能夠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是怎樣的。作為家長,唯有陪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面對。

我們一起幫助女兒找出失誤原因,並針對每一項找出具體的解決措施,然後要求女兒針對自己的薄弱項進行專門訓練,一項項攻克。

最關鍵的是,我想讓女兒明白:第一,這次成績只是暫時的,她以前是個優秀的學生,因此具備成為優秀的潛力。只要努力,她一定可以再次站起來。第二,恭喜她,她現在正與一群優秀的學生在一起。

4、與每位科任老師溝通,爭取老師的幫助

第二周,我去學校與孩子的每位科任老師溝通。這麼做,一方面是想通過老師找到孩子這次考差的癥結所在,聽聽老師的建議。另一方面,這可以給老師一個資訊,家長很關心孩子的成長,這樣他們自然會對孩子多關注一些。

每位科任老師一見到我,就說對女兒這次的考試成績,他們也感到很震驚。以女兒平時的表現和測驗,她的成績不應該這麼差。這讓我安心了很多。

與老師溝通後,我對女兒傳遞了兩個資訊。第一,每位老師都對她有很高的期望,英語老師認為她的成績應該是140分以上,語文老師認為她應該是班上前10名。第二,老師也針對她的弱項提出了建議,比如英語老師要求她大量背誦課文並且默寫下來。

女兒聽後信心大增,說:“原來我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是這麼好的,我定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

5積極參與女兒的班級活動,樹立榜樣

期中考試後,女兒班主任想請一位家長到學校給孩子講課,以家長的勵志故事去激發孩子的鬥志,啟發孩子。我知道後,馬上報名。

先生知道我報名後說,“女兒這次考得那麼差,你還去給孩子講課,佩服你的勇氣。”

我說:“正因為這樣,我才更要去,我要給女兒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榜樣。”

感謝女兒班主任,最後,在已報名的幾個家長中,她選中了我——這個孩子考倒數第三名的家長去做分享。

那幾天,我利用下班時間,精心地準備了PPT,準備素材,用我那並不標準的普通話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求學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我以家長的角度講故事,講親身經歷,激勵孩子:失敗並不可怕。挫折只是暫時的,只要有信心,只要努力,一定會迎來燦爛的一天。

在臺上做分享的時候,我看到女兒舒展的眉頭與她會心的微笑,我也高興地笑了。我也許是個自私的媽媽,這堂課其實是我專程為女兒準備的,當然班上其他同學也有收穫。

期未考試時,女兒的語文成績一躍成了第三名,驚喜來得太快了。雖然我知道,在重點班裡,女兒班上誰考第一名都很正常,這個排名是不穩定的。但是孩子的進步依然讓我們很高興,她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最後,我想說,在如此不確定的時代,沒有任何父母、老師或者育兒專家能夠知道未來的世界會是怎樣的。作為家長,唯有陪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面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