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屬於比較安靜的孩子, 尤其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 前兩年帶她出去, 甚至會把臉埋在我懷裡, 任憑大家怎麼逗她、跟她說話、把手, 她都不太願意搭理你。 除非跟你很熟, 你才能看到她活潑的一面, 否則你會覺得:“咦, 這個孩子怎麼這麼高冷?”
我媽對此比較擔憂:“孩子這麼內向害羞, 上學以後肯定要被人欺負了!你得多帶孩子出去練練膽!”
這個困惑估計很多媽媽都曾有過, 看到自己的娃不如別人家的開朗外向, 就擔心孩子以後會不會很難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 總想著“有沒有辦法可以讓孩子更外向?”
Advertisiment
逼著孩子變得外向, 其實是一條彎路
一開始, 我也試圖著去“改造”朵朵, 總鼓勵她自己去問別的小朋友要玩具, 鼓勵她去和陌生的鄰居打招呼。 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我都堅持鼓勵她, 當時想只有當媽的能狠得下這份心, 孩子就一定會被我改造成功。
然而那段時間裡, 每次出門前朵朵都高興地哼著小調小曲, 一旦看到對面有陌生人走過來, 就覺察到媽媽要開始逼她打招呼了, 表情慢慢開始緊張起來, 怯怯地看著我, 腳步也開始變慢, 恨不得前面這個陌生人瞬間就消失。
後來朵爸問了我一句“你不覺得朵朵很像我嗎?的確沒有那麼外向, 但是冷靜專注認真?”
一瞬間被他問得啞口無言, 從來沒見過誰可以把自己誇得這麼清新脫俗的,
Advertisiment
優秀, 並不是外向性格孩子的專屬
很多人認為, 外向的人更佔優勢, 他們善於言辭和交際, 更能成為人群中的焦點, 自然也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幫助, 他們的人生無疑要比其他人的更順遂。
但是, 這或許只是人們一廂情願這麼認為而已。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世界上約有 1/3~1/2 的人是內向性格。 人的性格天生就有外向、內向之別, 但並無優劣之分。
Advertisiment
一個性格外向的人, 要是不學無術、人品不佳、不勤勉、不積極向上, 那麼即使他性格外向, 也不能成為他成功的籌碼;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儘管不善於言辭, 但如果他們具備了善於思考、堅毅、果敢、勤奮、樂觀等特質, 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很出色的人。
所以說, 決定孩子優秀與否的, 並不是性格的內向或外向, 而是孩子身上的其他品質。
※ 哈佛大學神經科教授卡爾·施瓦茲教授研究發現, 2歲時表現出靦腆內向的孩子, 即使他們到了18歲, 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
當媽的要是逼著自家內向的娃變得外向, 無疑是逼著孩子成為另一個性格相反的“自己”, 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更焦慮, 倒不如在尊重孩子這種天性的基礎上, 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Advertisiment
內向的孩子, 也可以很陽光
人們常常會不自覺地把內向和憂鬱、消極、悲觀等詞彙聯繫在一起, 實際上這也是對內向人群的一種偏見, 用心觀察你的孩子——
你是否發現ta:
能專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 一沉醉在其中, 就會被深深被吸引;
善於觀察, 善於思考, 心思縝密, 能察覺到大人常常忽略的細節;
雖然不是“人來瘋”, 但也有自己的知心好夥伴, 懂得關心他們, 喜歡跟他們玩鬧、追逐、嬉戲;
不喜歡麻煩別人, 獨立能力強,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
以上提到的, 都是一個內向的孩子身上常有的閃光點, 為什麼我們常常只看到孩子不善於社交、不夠外向這一面呢?
他們或許比較慢熱, 只是因為不想把自己的經歷浪費在不必要的社交上;他們話不多,
Advertisiment
永遠不要小看一個內向的孩子, 也不要逼著他們變得外向, 那不是他們的存在方式!更不要主觀地擔憂他們的社交會有問題, 無法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 當你能接受你的孩子是一個內向的孩子時, 你便接受了最真實的ta。 一個父母無條件接納、關愛的孩子, 內心就是充滿陽光和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