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性角色錯位的表現和調整方法

眾所周知, 男孩和女孩, 他們不僅在生理解剖結構上有明顯的不同, 而且行為、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在生活中, 孩子往往是在社會分化的過程中, 在父母的身邊及與人的交往中, 逐漸知道人是有男女之分的, 簡單地說, 知道爸爸是男的, 媽媽是女的, 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同時, 在承認並接受自己性別的同時, 會按照社會對性角色的要求, 去規定自己的言談、舉止。 如男孩大多數喜歡蹦蹦跳跳, 大喊大叫, 無拘無束;女孩則文雅、靦腆。 通常, 父母給孩子取名, 男孩充滿陽剛之氣, 而女孩則多為文靜優雅的名字。

Advertisiment
此外, 孩子的玩具、衣著都是按照性別而有所區別的, 這樣孩子就能順利地達到性角色的認同, 性格心理就會朝著特定的方向發展。

但現實社會裡也有極少數父母(尤其是母親)認為女孩子”貼心、懂事”、“好打扮”, 為此精心地把本來大大咧咧的小男子漢裝扮成嬌滴滴的小姑娘;或者活潑、文雅的小姑娘梳個小平頭, 一切按男孩子那樣去裝扮。 這樣一來, 孩子外表不僅變了樣, 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微妙的改變。 如果是男孩扮女孩, 則孩子性格也趨向女性化, 最後自認為自己就是天生的“女孩”, 這在心理上稱之為“性角色錯位”。 這樣的男孩不僅講話嬌聲嗲氣, 走路做事慢條斯理, 笑時習慣用手帕捂嘴, 吃飯時小指頭翹得高高的……隨著時間的推移,

Advertisiment
孩子長大成人後就會變成一個所謂“奶油小生”。 此外, 醫學家通過長期的研究和觀察發現, 倘若男孩在兒童時期有性角色錯位, 成年後, 輕則為“女性化”的人, 重則可成為同性戀者, 甚至會患異性癖、易性癖等心理疾病。 因此, 家長要提高、警惕, 萬不可因自己的好惡而有意給孩子“改性別”, 給孩子幸福的一生埋下隱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