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怯生怎麼辦?

要想讓孩子形成大方開朗的陽光性格, 最重要的不是把他推出去, 而是與他建立更牢固的親子依戀。 孩子的感情得到充分滿足後, 才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 才會產生對外界的信任, 進而積極面對不熟悉的人和事。

記得兒子三歲多時, 某日午飯後, 一家三口去公園散步, 偶遇一位多年沒聯繫的朋友。 當老公上前和老朋友打招呼時, 我卻發現兒子拉著我的衣襟很緊張地躲了起來。 這時, 朋友看出小人兒比較怯生後, 主動上前, 輕聲細語地說:“小朋友, 你叫什麼名字呢?”可是, 朋友的舉動反而更加讓兒子產生了戒備心理,

Advertisiment
他邊躲邊喊:“媽媽, 走吧!媽媽, 我們去那邊玩!”為了打圓場, 我對兒子說:“寶貝, 躲什麼呢?見了叔叔也不打招呼, 這可是沒禮貌的表現哦!”最終, 直到朋友離開, 兒子都沒敢正眼看一下他眼前的這位“陌生叔叔”。

說句心裡話, 對於小傢伙當時的表現, 我是真的生氣了。 在鼓勵孩子站出來的過程中, 耐心早就瀕臨滅亡, 甚至差點爆發出來。 我想大部分父母在面對這種情況時, 都會和我有一樣的想法, 那就是, 認為怯生是孩子性格內向的表現, 並且把這種表現貼上“缺點”的標籤。 而在當時情境下, 最直觀的感覺就是, 很尷尬, 在朋友或熟人面前很沒面子。

那天晚上, 我和兒子睡前聊天時, 又聊到了午後那一幕, 我問兒子:“寶貝,

Advertisiment
下午遇見爸爸媽媽的朋友, 為什麼不願意主動打招呼呢?能給媽媽說說原因嗎?”緩和的語氣很容易讓孩子心理上得到放鬆, 事實證明我當時壓著火氣沒發出來是對的。 小人兒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媽媽, 我就是不想打招呼, 有些害羞。 ”孩子的答案很簡單, 也很直白。

我很瞭解自己的孩子, 他不屬於那種“自來熟型”性格的孩子, 所以他說自己“有些害羞”時, 我瞬間理解了。

之後的日子裡, 這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好幾次, 唯一不同的是, 我淡定了許多, 不再認為孩子怯生是不好的表現, 也沒有因為這樣而對他進行指責;反而是孩子自己把這件事情重視了起來, 當再次發生見人沒有主動打招呼, 或是老師提問怯于回答的情況,

Advertisiment
過後他都會對我說:“媽媽, 我這次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害羞, 下一次我一定會表現得好一些。 ”每每聽到他的心聲, 我都會對他的進步予以肯定, 並加以表揚。 終於有一天, 我的耐心等待獲得了回報, 孩子克服了膽怯心理, 願意主動與人打招呼了!

回望這個過程, 想想, 當時的我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孩子怯生的問題, 卻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和怯生的原因。 面對孩子怯生的問題, 我們其實不用擔心和焦慮, 應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觀念, 接納孩子怯生的情緒, 並給予孩子完全的信賴, 引導他走出封閉的世界。 當孩子獲得父母的鼓勵與肯定時, 會將原本緊閉的心敞開, 迎接外面的世界。

所以, 作為過來人, 我想對那些和我有同樣境遇的父母們說,

Advertisiment
請堅持按照以下這5個原則, 來對待孩子的怯生問題:

1.理解怯生是孩子的正常反應, 採用較為緩和的方式, 耐心引導孩子開拓新的人際交往經驗;

2.不要對孩子的怯生現象進行指責, 更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

3.多帶孩子和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玩, 不要因為孩子之間的一些小矛盾而當眾訓斥孩子;

4.引導和鼓勵孩子與小朋友玩一些換物遊戲, 讓孩子體會交換的樂趣;

5.多鼓勵孩子在人多的場合說話、表演、和人交流等, 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同時給予孩子表現自我的機會。

說到底, 怯生不過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 父母要理解這種現象, 不要用嚴厲的表情和斥責的語言對待孩子,

Advertisiment
這樣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壓力。 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讓我們懷著一顆輕鬆快樂的心, 陪孩子慢慢長大吧!

零壓力育兒全記錄, 講述了80後媽媽在養育兒子過程中的經驗總結。 不僅有0~6歲寶寶的餵養經驗, 還包括自我摸索出來的一套充滿正能量的育兒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