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情商教育不容小覷 2歲寶寶不聽話怎麼教育有六法

“我家兒子才二歲, 老是不聽話, 一天不打個三、五次, 他就不老實, 好煩惱呀, 孩子不聽話要如何教育才好啊?”是呀, 寶寶調皮打鬧, 難免有不聽話的時候, 比如他總是亂跑, 亂叫, 搗蛋, 搞破壞------像這樣的情況家長們一定是煩惱透了吧。

要知道, 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聽話或者搗蛋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與外界接觸會學到許多本能的東西, 簡單地說如果在外面與小夥伴玩耍時, 別人推或打了他一下, 他自然也會用同樣的方式打回去,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打人的壞習慣。

所以, 當孩子不聽話時, 媽媽們應該先搞清楚他不聽話或者搗蛋的原因,

Advertisiment
不要一上去就打就罵的。 下面, 我們一起來看看2歲寶寶不聽話怎麼教育的6個好方法。

2歲寶寶不聽話怎麼教育

一、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1.運動能力的發展

寶寶的身體活動能力逐漸成熟, 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的獨立活動空間, 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做新的事情。 這時, 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為會加以阻攔和限制, 使寶寶產生不滿情緒, 自然就跟媽媽對著幹了, 所以“不聽話”。

2.自我意識發展

寶寶兩歲以後, 自我意識開始發展, 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 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 因而什麼事都想參與, 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範相抵觸。 如果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他身上, 他就會反抗,

Advertisiment
進而產生挫折感, 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3.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寶寶好奇心強, 對什麼都要摸摸碰碰。 如果你不理解這種好奇的探索心理, 認為寶寶是在胡鬧、調皮而限制他的行動, 甚至訓斥、打罵他, 很容易引起寶寶不滿, “不聽話”就由此而生了。

二、2歲寶寶不聽話怎麼教育

1、與其讓他聽話, 不如你先聽他的話

寶寶到了2歲左右, 他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會逐漸發展起來, 因此你會發現每當向寶寶提要求的時候, 他總是指手畫腳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孩子正是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 來強調自己的存在, 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

因此媽媽可以抓住寶寶的這個心理, 細心聆聽寶寶的話。

Advertisiment
寶寶鬧:“我不要睡覺!”如果你此時反駁他, 就可能引發罵戰。 因此, 媽媽即使很煩躁也不要輕易抓狂,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然後蹲下來好好聽孩子的話。

你可以問他:“你為什麼不想睡覺”, 寶寶發現媽媽是願意溝通瞭解他的想法的, 他肯定會冷靜下來解釋清楚。 這時媽媽最好用諒解的方式表達你的態度:“我知道你還想玩娃娃, 但現在是時候該去睡覺了。 ”家長如果能夠以一種開放式的姿態讓寶寶能夠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那麼寶寶下次便會嘗試用語言來說服你而不再只是哭鬧攻擊了。

親子溝通也是一種藝術, 家長不是將孩子的話聽了就算了, 良好的互動才能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 放下家長姿態, 站在寶寶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心理,

Advertisiment
並及時給予回饋, 也讓寶寶知道家長是怎麼想的。

2歲寶寶不聽話怎麼教育

2、與其讓他按你的想法做, 不如協助他按他的想法做

寶寶的獨立自主意識不僅體現在對你的意見指手畫腳發表言論, 還在於他強烈要求要自己動手。 寶寶希望通過讓他自己來完成某些事情, 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備的能力,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足夠強大。

比如寶寶剛學會拿湯匙吃飯, 他們便執意要把湯匙伸去青菜的碟子那裡, 想要勺起一條青菜, 這不但很困難, 而且會將飯菜弄到滿桌都是。 這時候很多爸媽都會“看不過眼”想要幫助他, 但是他執意拒絕。

與其強迫想讓寶寶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不如就放手讓他自己來吧!在他真正需要你的時候才出手幫忙,

Advertisiment
按照他的想法盡可能地協助他。 比如寶寶有夾青菜的欲望, 那麼媽媽就可以順勢教他學習用筷子去夾這些長條狀的東西。 對於寶寶想要做的事情, 不要輕易地制止、去陳述利弊, 他們不想要聽你這些大道理, 站在他身後隨時給他幫助, 才是寶寶最想要的哦!

3、與其讓他理解你的思維, 不如你去理解他的思維

在和寶寶溝通時, 我們很少會主動放下父母的姿態去傾聽寶寶。 思維之間的差異導致家長和寶寶之間很難相互理解。 既然寶寶還未能學會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 那麼家長就主動些去理解寶寶的思維吧!

我們大人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其實是在用大人的思維去控制孩子的。 比如寶寶想要吃糖,一般我們都會說:“吃糖太多會對牙齒不好”很多時候寶寶都還是“不聽話”堅持要吃。那麼媽媽可以換個角度,聽他的話讓他吃,但是補充一句:“如果因為吃太多糖而牙齒長蟲子很痛的話,到時候去醫生那裡拔牙,這個後果你要自己承擔”像這種方式讓孩子感覺你是站在他一方的,但同時也能夠讓他聽到你“委婉的阻止”。

2歲寶寶不聽話怎麼教育

4、與其跟他講道理,不如和他做遊戲

爸媽說起道理來總是一段一段地,囉嗦得讓寶寶聽得厭煩。沒有一個寶寶是不愛玩的,也沒有一個寶寶會真的願意聽你的長篇大論。因此與其跟他講道理,不如和他做遊戲,來讓他在遊戲中寓教於樂吧!

角色扮演的遊戲能夠很好地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也能夠讓孩子能夠嘗試代入角色來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比如媽媽和寶寶角色互換,媽媽扮演的寶寶經常偷吃蛋糕,在這個情景設定下,媽媽就可以引導寶寶“作為媽媽的你要怎麼說才能讓我知道經常吃甜食會使牙齒長蟲子呢?”

像這種扮演遊戲其實也是偷偷地給孩子灌輸這些教育思想呢!那麼下次你跟寶寶說類似的話的時候,寶寶也就能夠更好接受,懂得在家長的角度上看問題了。

5、與其把寶寶變成大人,不如把自己變成孩子

家長讓寶寶聽話,其實無形之中會以大人的原則和行為習慣去評判、要求寶寶的行為舉止。孩子年齡還小,我們不必追求寶寶要像個小大人一樣,孩子有他自己的童年與快樂,不應被條條框框束縛孩子的自由快樂。家長不妨把自己變成小孩,和孩子一同玩樂,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

爸媽保持童真,積極參與寶寶的遊戲與活動,寶寶愛看動畫片,每當超人一出現,寶寶往往禁不住激動一番或者模仿著超人打怪獸的十字死光動作。爸爸可以主動和孩子一起觀看,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時與寶寶聊聊劇情,在主角出現時和寶寶一起激動,在壞人被打敗時一起高興歡呼,爸媽像個孩子一樣與寶寶零距離接觸,心與心會變得更貼近哦!

6、與其做寶寶的“上司”,不如做他的朋友

爸媽難免都會有一些家長的威嚴,在某些原則性問題上,無論孩子怎麼哭鬧反抗,家長依然是板著臉孔說“不”,有時候甚至會以家長的姿態去要求孩子你必須做什麼,你不能這樣做。家長與寶寶之間不應是命令與聽從的關係,親子關係也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家長何不放低姿態,和寶寶做朋友。

做寶寶的朋友,就要參與寶寶的遊戲。家長可以去安排一些與孩子互動性良好的遊戲,例如爸爸可以教孩子下象棋,或者媽媽和孩子一起玩跳棋。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遊樂場,陪著孩子去坐摩天輪,過山車,和孩子一起大笑大叫,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熱情。或者家長帶著孩子去看他最喜歡的動畫片電影,嘗試以孩子的視覺去感受孩子的世界,分享朋友間的興趣。

小編的話: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單純可愛的,沒有天生就壞的孩子,再說了孩子再壞能壞到哪兒去了。說到底,孩子是在家庭環境中成長學習的,所以,父母和家人可是他學習的榜樣,爸爸媽媽的為人處事,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形為。當孩子犯錯時,媽媽們要即時予以糾正,並且不要告訴孩子為什麼錯,錯在哪裡,讓他明白做人的道理。

比如寶寶想要吃糖,一般我們都會說:“吃糖太多會對牙齒不好”很多時候寶寶都還是“不聽話”堅持要吃。那麼媽媽可以換個角度,聽他的話讓他吃,但是補充一句:“如果因為吃太多糖而牙齒長蟲子很痛的話,到時候去醫生那裡拔牙,這個後果你要自己承擔”像這種方式讓孩子感覺你是站在他一方的,但同時也能夠讓他聽到你“委婉的阻止”。

2歲寶寶不聽話怎麼教育

4、與其跟他講道理,不如和他做遊戲

爸媽說起道理來總是一段一段地,囉嗦得讓寶寶聽得厭煩。沒有一個寶寶是不愛玩的,也沒有一個寶寶會真的願意聽你的長篇大論。因此與其跟他講道理,不如和他做遊戲,來讓他在遊戲中寓教於樂吧!

角色扮演的遊戲能夠很好地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也能夠讓孩子能夠嘗試代入角色來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比如媽媽和寶寶角色互換,媽媽扮演的寶寶經常偷吃蛋糕,在這個情景設定下,媽媽就可以引導寶寶“作為媽媽的你要怎麼說才能讓我知道經常吃甜食會使牙齒長蟲子呢?”

像這種扮演遊戲其實也是偷偷地給孩子灌輸這些教育思想呢!那麼下次你跟寶寶說類似的話的時候,寶寶也就能夠更好接受,懂得在家長的角度上看問題了。

5、與其把寶寶變成大人,不如把自己變成孩子

家長讓寶寶聽話,其實無形之中會以大人的原則和行為習慣去評判、要求寶寶的行為舉止。孩子年齡還小,我們不必追求寶寶要像個小大人一樣,孩子有他自己的童年與快樂,不應被條條框框束縛孩子的自由快樂。家長不妨把自己變成小孩,和孩子一同玩樂,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

爸媽保持童真,積極參與寶寶的遊戲與活動,寶寶愛看動畫片,每當超人一出現,寶寶往往禁不住激動一番或者模仿著超人打怪獸的十字死光動作。爸爸可以主動和孩子一起觀看,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時與寶寶聊聊劇情,在主角出現時和寶寶一起激動,在壞人被打敗時一起高興歡呼,爸媽像個孩子一樣與寶寶零距離接觸,心與心會變得更貼近哦!

6、與其做寶寶的“上司”,不如做他的朋友

爸媽難免都會有一些家長的威嚴,在某些原則性問題上,無論孩子怎麼哭鬧反抗,家長依然是板著臉孔說“不”,有時候甚至會以家長的姿態去要求孩子你必須做什麼,你不能這樣做。家長與寶寶之間不應是命令與聽從的關係,親子關係也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家長何不放低姿態,和寶寶做朋友。

做寶寶的朋友,就要參與寶寶的遊戲。家長可以去安排一些與孩子互動性良好的遊戲,例如爸爸可以教孩子下象棋,或者媽媽和孩子一起玩跳棋。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遊樂場,陪著孩子去坐摩天輪,過山車,和孩子一起大笑大叫,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熱情。或者家長帶著孩子去看他最喜歡的動畫片電影,嘗試以孩子的視覺去感受孩子的世界,分享朋友間的興趣。

小編的話: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單純可愛的,沒有天生就壞的孩子,再說了孩子再壞能壞到哪兒去了。說到底,孩子是在家庭環境中成長學習的,所以,父母和家人可是他學習的榜樣,爸爸媽媽的為人處事,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形為。當孩子犯錯時,媽媽們要即時予以糾正,並且不要告訴孩子為什麼錯,錯在哪裡,讓他明白做人的道理。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不願與家長配合,是因為他不瞭解或忘記了行為 的規則。再一次的 提醒孩子,可以讓孩子體會和瞭解,但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堅定、溫 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這...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育?

    我們常常發現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大多是由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下一些不同類 型的錯誤,長期下來,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為。例如,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小,任性、胡鬧、不 聽從吩咐是一種自然現象,長大就會變... [詳細答案]

  • 4回答

    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育

    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慢慢教育的了,所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沒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時候不要動手。如果動了一定要讓他明白哪錯了,下回他就不敢了的。 [詳細答案]

  • 5回答

    小孩不聽話怎麼教育

    建議按照孩子的性格特點,先“硬”後“軟”,因材施教。有一點要注意, 如果這個錯誤,他是初犯,那麼主要以說服為主,如果是再犯,那麼 一定要增加點力度了;如果是累犯的問題,那就主要找問題的癥結, 然後總... [詳細答案]

  • 5回答

    5歲寶寶不聽話,該怎樣教育

    試著慢慢瞭解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呢。 可以推薦你看幾本書,尹建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池莉《來吧孩子》、韓國女作家(名字忘了)《媽媽課堂》《愛是慢半拍》裡面都有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會對你和孩子...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