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 成長過程中, 父母與孩子之間會有各種各樣的衝突, 父母給孩子的, 有時候並不是孩子想要的。 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呢?而孩子想要的父母又未必知道。 今天我們介紹三例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
孩子說:
我最近發現我的身體真是太神奇了,
我能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我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像爸爸媽媽說的那樣又長大了一些:我可以自己滑滑梯,
還能爬上那蠢笨的臺階!玩秋千的時候,
我使勁地搖擺,
我最喜歡大頭朝下的感覺了!我喜歡我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大了。
* 爸爸媽媽說:
她才19個月!我整天就圍著她四處轉,
Advertisiment
* 專家說:
對於1歲多的孩子來說, 運動發育與心智發育是非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德國的運動學專家建議:要允許孩子犯小錯誤--比如摔個馬趴、弄得亂七八糟或者打壞了東西, 這樣才能使孩子在自由活動中, 增強他的運動機能。 過度保護就會起到反作用, 那樣會使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 脾氣暴躁, 靈敏度也較同齡孩子更差。
在遊樂場的時候, 如果孩子表現出害怕, 你可以給他一點協助以及必要的保護, 但是你不要包辦代替。
Advertisiment
難題2:週末我們想過二人世界, 把1歲的寶寶交給奶奶合適嗎?
* 孩子說:
我不想離開你們, 尤其我不想媽媽離開!你們沒發現, 媽媽在家的時候, 我都是圍著她轉來轉去的嗎?不是我黏人, 我就是喜歡你們在我身邊。 雖然我是個男孩子, 可媽媽不在, 我就是不開心。
* 爸爸媽媽說:
其實是我們中獎得到了一次週末旅行優惠的機會,
Advertisiment
* 專家說:
1歲的孩子是不是能很好地接受這種分離呢?這因人而異。 發展心理學專家認為, 首先從母子關係上來分析,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離開過媽媽, 對媽媽充滿依賴和信任, 他們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親子關係, 那麼儘管分離的時間很短, 但孩子還是會特別想念媽媽。 其次, 要觀察孩子對環境變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他是那種對陌生環境很排斥的孩子, 那麼這次分離可能對他刺激較大。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建議, 最好在出行前有個過度, 讓這次分離顯得平緩一些。 比如媽媽提前和寶貝一起在奶奶家過上一夜, 幫助他適應。 甚至把他自己的小床、小被子都帶過去, 那樣會讓孩子更加平靜和安心。 但如果這次二人世界, 讓你們首先感到強烈的自責和內疚, 那麼不如放棄這次計畫, 或者延後一段時間再進行。
難題3:我的孩子不願意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Advertisiment
* 孩子說:
爸爸和他的朋友在看足球, 媽媽和阿姨們在聊天, 可是為什麼非得讓我和其他的小孩在另一個房間玩兒?那個叫嘟嘟的小孩, 怎麼老動我的玩具箱呢?!
* 爸爸媽媽說:
唉, 都說“小孩愛小孩”, 可這幾個差不多大的孩子, 怎麼就是不能玩兒到一起, 像我們這幾個爸爸這樣呢?難道我們平時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嗎?我們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太獨了?
* 專家說:
教育學專家認為, 孩子並不像我們想當然地認為的那樣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兩歲以內的孩子之間還不能很好地合作和相處, 不能分享一個玩具。 再過一段時間, 如果他們表現出能夠交換玩具, 這就是他們可以集體遊戲的第一步了。 就像語言需要學習,社交技能也是需要培養的。當然,孩子也有掌握早晚的差異,有些孩子很小就願意與別人拓展關係。交往能力需要父母説明孩子練習。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可以多給他們提供集體遊戲的機會。
這幾位爸爸,你們希望孩子在你們看球的時候能夠一起玩,但是孩子並不這麼想。孩子也許寧肯和你們一起看足球呢!
難題4:不到兩歲的孩子有耐心嗎?是否應該學習一些忍耐呢?
* 孩子說:
媽媽又在打電話!還打這麼久!我不管你們有多麼重要或複雜的事情要商量,我就是想和媽媽一起玩!就是現在!等5分鐘,1分鐘也不行!”
* 爸爸媽媽說:
我簡直快煩死了!我必須一邊抱著孩子,一邊記錄電話裡同事說的複雜的工作計畫條目,簡直是累死了!這小東西還老糾纏我!可我還不能索性把他扔在一邊不理,那樣他就會大發脾氣,我就更什麼事兒也甭幹了。
* 專家說:
兩歲的孩子不可能有成年人所期望的那種耐心和時間觀念,如果他能自己玩15分鐘,就已經是令人驚訝的成績了。兩歲之後,孩子才開始慢慢學會次序、輪流、持續時間的概念,並且他們也開始明白,自己並不永遠是關注的中心。
相應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孩子做和你類似的事情。比如你通電話的時候,給他一個玩具電話,這樣,他會自以為正參與在其中。如果發生在吃飯前,那麼15分鐘的等待會讓他覺得無比漫長。這時,你可以安排他做些事情,比如給他碗筷玩一玩,或者聽一首歌。他要是實在餓極了,就先給他一點能吃的東西吧。
難題5:孩子在外面總是受欺負,我是不是該出面調停呢?
* 孩子說:
媽媽!小哥哥把水壺搶走了!要回來!我的,我的!
* 爸爸媽媽說:
貝貝才20個月,我的小可憐又成了被欺負的對象了。為了減少孩子的失落,我以後是不是可以給她拿些不值錢的東西出門,那樣即使丟了也不心疼?或者,既然她總是處於弱勢,我是不是該出面呢?這種“老母雞”的本能是不是不好?
* 專家說:
這個年齡的孩子之間發生糾紛,沒有成年人介入的話,他們自己是很難解決的。但是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法官,而是需要父母起到橋樑的作用。如果媽媽代替孩子出面,把丟失的玩具要回來,那麼反而會讓女兒更加害怕這種孩子之間的衝突。簡單的逃避也不是好的結局辦法。比較好的方式是,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交涉”:如果能夠和那個大孩子談妥,把他的玩具拿來和自己的孩子交換,那樣就可以教會孩子一種處理方式。
通過這個過程,父母還可以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肯定會存在差異和爭議,但是必須走到一起,尋找一個解決辦法。如果各自都有好的想法和物品,就可以交換使用,那樣的結果比自己佔有自己的更好。
Tips
給爸爸媽媽的3個小提示
1.危險,不僅會給孩子造成身體的損害,也會挫傷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所以,在評估“是否危險”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慎重。
2.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分離焦慮很可能同時引發身體上的疾病--和我們成年人一樣,心情不好,自然就吃睡都不好。在不得不分開的日子裡,照顧孩子的家人應該格外注意調節孩子的飲食和睡眠,儘量吃得清淡,讓他多休息,多逗他開心。
3.一兩歲的孩子在逐漸學習自己玩兒的同時,已經開始涉及初步的社交能力了,和小朋友在一起,彼此觀察,彼此喜歡或者不喜歡。可以多組織一些孩子的聚會日。
本文介紹了三例父母會遇到的事情的處理方法。一兩歲的孩子心理,父母還不能很好地瞭解。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瞭解孩子的想法,愛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我覺得孩子過於依賴一個人不太好,如果這個人不在他身邊就會給他造成很大的傷害。 就像語言需要學習,社交技能也是需要培養的。當然,孩子也有掌握早晚的差異,有些孩子很小就願意與別人拓展關係。交往能力需要父母説明孩子練習。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可以多給他們提供集體遊戲的機會。
這幾位爸爸,你們希望孩子在你們看球的時候能夠一起玩,但是孩子並不這麼想。孩子也許寧肯和你們一起看足球呢!
難題4:不到兩歲的孩子有耐心嗎?是否應該學習一些忍耐呢?
* 孩子說:
媽媽又在打電話!還打這麼久!我不管你們有多麼重要或複雜的事情要商量,我就是想和媽媽一起玩!就是現在!等5分鐘,1分鐘也不行!”
* 爸爸媽媽說:
我簡直快煩死了!我必須一邊抱著孩子,一邊記錄電話裡同事說的複雜的工作計畫條目,簡直是累死了!這小東西還老糾纏我!可我還不能索性把他扔在一邊不理,那樣他就會大發脾氣,我就更什麼事兒也甭幹了。
* 專家說:
兩歲的孩子不可能有成年人所期望的那種耐心和時間觀念,如果他能自己玩15分鐘,就已經是令人驚訝的成績了。兩歲之後,孩子才開始慢慢學會次序、輪流、持續時間的概念,並且他們也開始明白,自己並不永遠是關注的中心。
相應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孩子做和你類似的事情。比如你通電話的時候,給他一個玩具電話,這樣,他會自以為正參與在其中。如果發生在吃飯前,那麼15分鐘的等待會讓他覺得無比漫長。這時,你可以安排他做些事情,比如給他碗筷玩一玩,或者聽一首歌。他要是實在餓極了,就先給他一點能吃的東西吧。
難題5:孩子在外面總是受欺負,我是不是該出面調停呢?
* 孩子說:
媽媽!小哥哥把水壺搶走了!要回來!我的,我的!
* 爸爸媽媽說:
貝貝才20個月,我的小可憐又成了被欺負的對象了。為了減少孩子的失落,我以後是不是可以給她拿些不值錢的東西出門,那樣即使丟了也不心疼?或者,既然她總是處於弱勢,我是不是該出面呢?這種“老母雞”的本能是不是不好?
* 專家說:
這個年齡的孩子之間發生糾紛,沒有成年人介入的話,他們自己是很難解決的。但是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法官,而是需要父母起到橋樑的作用。如果媽媽代替孩子出面,把丟失的玩具要回來,那麼反而會讓女兒更加害怕這種孩子之間的衝突。簡單的逃避也不是好的結局辦法。比較好的方式是,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交涉”:如果能夠和那個大孩子談妥,把他的玩具拿來和自己的孩子交換,那樣就可以教會孩子一種處理方式。
通過這個過程,父母還可以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肯定會存在差異和爭議,但是必須走到一起,尋找一個解決辦法。如果各自都有好的想法和物品,就可以交換使用,那樣的結果比自己佔有自己的更好。
Tips
給爸爸媽媽的3個小提示
1.危險,不僅會給孩子造成身體的損害,也會挫傷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所以,在評估“是否危險”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慎重。
2.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分離焦慮很可能同時引發身體上的疾病--和我們成年人一樣,心情不好,自然就吃睡都不好。在不得不分開的日子裡,照顧孩子的家人應該格外注意調節孩子的飲食和睡眠,儘量吃得清淡,讓他多休息,多逗他開心。
3.一兩歲的孩子在逐漸學習自己玩兒的同時,已經開始涉及初步的社交能力了,和小朋友在一起,彼此觀察,彼此喜歡或者不喜歡。可以多組織一些孩子的聚會日。
本文介紹了三例父母會遇到的事情的處理方法。一兩歲的孩子心理,父母還不能很好地瞭解。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瞭解孩子的想法,愛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我覺得孩子過於依賴一個人不太好,如果這個人不在他身邊就會給他造成很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