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惹下禍責駡還是溝通?

4歲的兒子愛調皮搗蛋, 某天我循著他的聲音尋去, 終於在衛生間裡發現了他。 見我出現, 他先是朝著我狡黠一笑, 然後“嗖”的一下就竄出去了。 我環顧了一下四周, 終於發現了他幹的“好”事:他竟然把幾個玩具和一個塑膠袋塞進了抽水馬桶!看著眼前的一切, 我真是可笑又可氣, 這小傢伙是不是電視廣告看多了, 咱家的馬桶可不能和電視廣告裡的比, 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要是把下水道堵住, 麻煩可就大了!

當我戴上手套正準備下水撈時, 兒子竟然跑來說要尿尿, 我看這馬桶一時半會也不會堵, 乾脆停止了動作,

Advertisiment
唬著臉對他說:“把你自己幹的這事解決掉再撒尿。 ”他卻抬起頭告訴我:“媽媽, 剛才我已經挖了一勺水沖了, 但是沖不掉!”我一看, 可不是嘛, 玩具上面濕漉漉的全是水, 可他還像個沒事人似的問我:“為什麼電視裡的馬桶能沖掉好多東西, 我家的卻不行呢?”我猜的還挺准, 他果然在把我家的馬桶做試驗。 看來這事還得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 不然他肯定不死心, 還會再來第二次試驗。 於是我反過來問他:“現在怎麼辦?這些東西怎麼撈出來?我想不到辦法, 你也別尿尿了。 ”他站著沒動, 想了一會兒, 隨即轉身跑了出去, 找來一把鉗子遞給我, 我一看頗為驚奇, 看來他確實在動腦子, 在不濕手的情況下竟然還有別的辦法可想。
Advertisiment
好不容易把東西夾出來了, 兒子也松了一口氣, 還說了一句:“嗯, 一點也不好玩, 以後再也不這樣玩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難免會有一些千奇百怪的想法, 這些想法常常會令他們闖下大小不等的禍事。 與其責駡和懲罰, 不如讓他們參與解決這類禍事。

相關用戶問答